学习理论在课件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朱江明  云南师范大学计信学院97教育技术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教育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及中小学校迅速普及,多媒体课件的需求越来越大,优质、实用的多媒体课件的缺乏逐步成为制约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好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是离不开学习理论指导的,本文就是从分析各种学习理论流派及其在多媒体课件指导作用入手,结合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简要谈谈学习理论在课件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学习理论 多媒体课件设计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一、目前主要的学习理论派别
1、学习及学习理论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这个词使用频率相当高,但究竟什么是“学习”呢?目前,心理学界对学习的解释众纷纭,每个学习理论家都对学习下了特定的定义。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学习是指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行为主义);(2)学习是指认知结构的改变(认知学派),以及(3)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人本主义)。这些定义尽管存在偏颇,但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学习的性质。
我们不但要区分本能与学习、成熟与学习的关系,还要区分好学习与成绩之间的关系。学习是一种在学习者内部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学习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我们能够测量的只是学习的结果。打个比方,学习有点像风,我们肉眼看不见风,而是根据刮风的结果(如树枝摇动)来判断风的强度。同样,我们也只能通过测量学习的结果来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及学习的性质。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它是一们应用性学科,也是一种基础理论。
2、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
(1)亚里士多德与经验主义
亚里士多德的基本观点是,认识是由感觉开始由个别事实上升到一般概念的。换言之,识
是建立在由经验而获得的各种感觉的基础上的,没有经验,便不可能有知识。
(2)柏拉图与理性主义
柏拉图的基本观点是,所有知识都是有机体生来就具备的,学习不过是一种错觉而已。人们只是在不能回想起心灵中已有的知识时才需要学习。他认为人们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只会起迷惑或混淆的作用,使心灵无法回忆起与生具来的观念,所以,推理被认为是获得真理的手段。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两个必要环节。从认识形成的过程来看,一方面,认识始于感觉经验,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理性认识的任务在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科学抽象,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
3、目前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
论学习
学习理论根据分类方式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流派,可分为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学习论,也可分为以下五种:(1)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3)折中主义学习理论(或称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面,我们作一概括性的介绍。
(1)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把环境看作是刺激,把伴随而来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因而,他们关注的是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者学到些什么,是受环境控制的,而不是由个体决定的。几乎所有的刺激-反应论者都强调邻近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价值。在教育方面,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的行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的基本单位为条件反射,刺激得到反应,学习就完成,即学习是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人类学习的起源是外界对人的刺激,使人产生反应,加强这种刺激,就会使人记忆深刻,因此,只要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也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结果;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链;教育者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
斯金纳认为,用某种刺激可以引发某种反应,这种刺激-反应的联结是该刺激多次配对的结果。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这是传统的刺激-反应理论的一句名言。但他认为人类和动物显现出来的许多反应并不是明显的刺激引发的。人类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他还认为,如果一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之后伴随一种强化物,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而且,强化物与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激,我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强化理论)。在教学上,这是一种利用刺激--反应理论的程序教学,仍然强调以教师为核心。
在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指导下,直线式的程序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A、小的步子。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联系分成许多细小的单元,以合乎逻辑的顺序排列起来,每次只给一小步子,使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B、积极反应。程序的每一步都要求学生作出积极的反应。无论是填充一个句子还是书写一个答案,对每个框图的问题都要作出积极、外显的行为反应,这样就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学习,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C、及时反馈。在程序中,每一小步都附有正确答案,学生作出反应后,能及时进行核对,通过这样的反馈强化,使学生的反应得到增强。
D、自定步调。程序教材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能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确定学习的进度。
E、低的错误率。程序内容的安排是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学生有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学习者增强学习的信心。
(2)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它以学生的认知性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学生获得、保持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与联想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和有策略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理解、迁移、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还涉及学习者的动机、兴趣、态度、个性、情感和意志等许多方面。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对外界信息的简单接收,而是对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理
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始终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以前学的知识对以后学习总和产生影响,因此,迁移是理所当然的。广义上说,迁移包括技能、知识、情感或态度的迁移。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的不是刺激反应,不是环境和学习者的外部行为变化,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变化。它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掌握事物的意义、把握事物内部性联系的意义学习。它认为学生学习的本质是在用语言符号表征的新观念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家探讨学习的角度与行为主义者相反。他们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当今几乎所有认知心理学家都赞同这样两个基本原理:第一,不平衡的原则,即认为如果现有的结构在试图加工所选择的刺激不成功时,就失去了结构的平衡。个体在力图得到平衡时,认知结构的变化就发生了。第二条原则是,新的认知结构始终是受原有的结构影响的。所以,学习的迁移是极为重要的。认知学习理论在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时,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的原理,以便能把所学内容用于解决新的问题。
加涅在其信息加工学习模式中认为,每一个学习活动都可以被分解成动机、领会、习得、保持、记忆、概括、作业、反馈8个阶段。加涅还认为,教学是一种外部事件,课件设计的目的,是要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因此,学习的阶段以及学生内部活动过程,都是与教学阶段相吻合的。进而可以把教学过程分为:激发动机、把目标告诉学生、引导注意、刺激回忆、提供学习指导、增强保持、促使学习迁移、提供反馈8个阶段。
(3)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也可以称为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家倾向于哪一流派,往往取决于他们侧重于研究什么样的学习。一般说来,这种理论赞同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同时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屑一顾的领域(如思维、认知和情感等)作了某种程度的探索。早期的折中主义者往往受到来自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两方面的抨击,而当代学习理论同样兼顾两个流派的观点,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同的潮流。
折中主义者加涅认为,研究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观察学习发生的条件,并对它们加以客观地描述。加涅认为:"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长过程"。他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生长与
学习。并反复强调,引起学习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内部条件,即指学生在开始学习某一任务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对目前的学习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另一类是外部条件,这是独立于学生之外存在的,即指学习的环境。他认为学习的要素包括:学习者、刺激情境或刺激、记忆、反应。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对人的各个从属方面(如行为和认知)进行分割地、还原论地分析。人本主义者认为:“行为与学习是知觉的产物一个人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他对自己看法的结果”。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即成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学习。
人本主义者的共同信仰是: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动力。因此,他们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人本主义的基本假设是: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的行动取决于他是怎样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知觉世界的。因此,他们非常重视一个人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方式。
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为两类,它们分别处于意义连续体的两端。一类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学习者要记住这些无意义音节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因为它们是没有生气、枯燥乏味、无关紧要、很快就会忘记的东西。所以,它们一方面不容易学习,另一方面又容易遗忘。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本来是原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它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
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