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田家英的学习精神及时代价值]
[摘要]田家英毕生致力于学习,虽初中尚未毕业,却逐步成长为党内“博学能文的秀才”,成长为的秘书与得力助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其学习精神是值得总结和发掘的,也是值得当代人尤其是当代共产党人吸取和借鉴的。
论学习[关键词]田家英学习精神时代价值
田家英自小酷爱读书,毕生致力于学习。最终,他以初中尚未毕业的浅少的学历,逐步具备了学者教授般的才学。[1]Pxxxx年,26岁的他被选为秘书。在随后长达18年的秘书工作岗位上,田家英尽心竭力,辅助和党中央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决策与其他工作,为党的事业、国家的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并成为的“五大秘书”之一。田家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他终生致力于学习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对他的学习精神进行深入发掘,并用以教育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无疑将让其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一、田家英学习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田家英看来,学习是前进的动力,是智慧的源泉,是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是学习,为他创造了担当
秘书的机会;是学习,为他奠定了出地完成秘书工作任务的厚实功底;是学习,让他在秘书岗位上迅速成长为的得力助手。在他看来,不学习,就不能正确地前进;不学习,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不学习,就不能更好地巩固胜利、发展胜利,就不能取得新的胜利。[2]P123尤其是参加革命后,他把学习看作是改造自己和干好工作进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其学习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刻苦自学的精神。这是田家英学习精神之首要内涵。苦学,是指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在学习上持之以恒,不遇难而退。田家英在学习上肯下苦功夫,耐得住寂寞,终生自强不息,勤学苦钻。无论是年幼家贫时期,还是艰难的战争岁月,或是担当秘书的18年中,他在学习上始终不放松,刻苦研读,从未停止。田家英自幼便喜爱读书。12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就被兄嫂逼着退学去药铺当学徒,但立志“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的他,虽辍学仍读书不止。在药铺,白天替兄嫂做事,晚上便躲进阁楼借着街灯或就着油灯刻苦读书。辍学的两年中,他读了大量的古典小说。《东周列国》《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一套《资治通鉴》也是这时读完的。[3]如饥似渴地学习,让他更加渴望回到学堂学习更广更深的知识。两年后,田家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当
时成都最有名的县立中学。兄嫂断掉了他的经济来源后,他就以微薄的稿费收入维持着学习和生活上的支出。他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常去一个叫“墨池”的图书馆。馆藏一套《万有文库》。田家英选读了《三剑客》《茶花女》和《战争与和平》等名著。经常是早上一碗锅巴稀饭、两三片咸萝卜,
中午一个小饼或干脆不吃饭,只为读书,因而被图书管理员戏称为“小书迷,书疯子”。[4]在成都的学校和县图书馆里,田家英除嗜书如命地攻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籍外,也接触和阅读了《大众哲学》《从一个人看一个新世界》《共产党宣言》和《国家与革命》等讲述新鲜道理、新的世界的书籍。[5]他的思想豁然开朗,并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5岁时田家英来到了延安,从事革命工作。凡是工作之余,他总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地学习。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曾说:“他那种浓厚的读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顽强的学习精神,在我们党内干部中是不多见的。”[6]P160的确如此,为了学习革命理论,他常常一人跑到僻静的山上,或是钻进破窑洞埋头苦读。即使每次行军,他宁肯把其他物什丢掉,也要把书全部背上,待一有空就掏出来读。来到身边承担秘书工作后,田家英更是深感责任重大,深知没有广博的知识,是无法完成交给的艰巨任务的。因此,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
2.读有字书与读无字书(即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精神。曾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
书――‘无字之书’。”[7]不仅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践经验;既提倡读有字之书,也提倡读无字之书。读无字书就是通过考察社会、调查研究等途径获取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锻炼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才干。读无字书,是一生都非常重视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也深刻影响了田家英。他担任秘书后,除继续刻苦研读理论著述外,还经常下工厂、去农村调查研究,了
解社情民意与各行各业发展状况。这一学习方式,使田家英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见解独到,措施得当。
田家英刚担当秘书后,对他的一次“考试”就是让他去东北解放区调查研究城市工作。没有给他出题目,只是让他到处看,看街道,看商店,看工厂,看民情,回来汇报。[8]Pxxxx年代末期和1960年代初期,田家英多次受指示从事农村工作调研,协助制定和完善人民公社政策,从中也学习和领会了深邃的政治识见。在调查中,他说:调查就是学习,不懂就问,不管他是谁。他还说,我们做理论工作的,不认真读书不行,只坐在屋子里读书也不行。必须经常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一次调查,胜读一
年书,这一点也不夸张,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可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理论工作者。[9]P262因而,每走到一个地方,他都会主动询问并听到很多工作上的意见,有不少意见对他的工作影响和作用甚大。
例如,由于“”的严重影响及自然灾害,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恶化,已近崩溃的边缘。在遭遇这种严重经济困难时,派田家英作为小组长到浙江农村作调查。在这次历时较长的调查中,田家英主张打开脑筋,认真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敢于反映问题。在随后的汇报中,他建议中央搞一个人民公社条例,被采纳了。不久,《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为“六十条”)出台,这对扭
转当时农业局势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六十条”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体现了当时的农业政策思想,其中也包含着田家英的一份贡献。随后不久田家英又被派至山西长治地区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田家英带着几位同志为中央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草案)。这个“指示”将人民公社核算单位改为以队为核算单位,这是对公社体制上的重大调整,也是对“六十条”的重要突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自“”受挫后,党内不少同志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怎么搞?有人提出,应当好好地研究空想社会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