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辽宁干部公选考试的情况及感受
一、 考试过程
1、 报名:2009年7月20日上午,象往常一样忙完手头工作后打开电脑浏览人民网时,一则《辽宁省2009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告》的信息映入眼帘,我打开了它。对照公告中任职资格、学历、专业、年龄等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抱着试试看和检验一下自己平时学习能力的心态,选报了沈阳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职位。外地考生不需要出具单位证明也是促使自己报名试一试的重要因素。
2、 复习:因为平时自己对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比较感兴趣,经常在工作之余学习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没怎么刻意准备。况且干部公选考试主要侧重于考察考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死记硬背的客观题较少,自由发挥的主观题较多,而且公选的级别越高,这种倾向越明显。尤其是2009年9月中组部对2004年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
选拔考试大纲》进行了较大修订,明确提出以“干什么,考什么”、“让干得好的人考得好”为公选准则,更突出了这类考试重实践、重积累、重个人综合能力的特点。基于此,我着重复习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如对转变发展方式重要性的认识、对外开放新优势的形成、自由贸易区建设等)、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如国务院出台的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沈阳经济区建设等)及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如应对媒体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等方面的内容,以《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网等为学习载体。
3、 笔试:2009年9月20日,在沈阳市第十一中学统一进行面试。笔试包括综合知识和领导能力两部分,分上午、下午进行,考试时间均为2.5个小时,分值各占100分。在200分的笔试题中,只有综合知识部分有案可查20分的判断题,其余皆为主观性试题。综合知识主观性试题包括如何认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从所给材料中归纳一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成因及治理之策;针对如何利用好中央政策,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写一篇对策性论文等。下午的领导能力测试全是主观题,包括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意义及如何更好地发挥问责制的作用;政府开通的意义及如何进一步构建服务型政府;假如你负责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你将遵循哪些原则;你如何处理和应对单位一二
把手之间的矛盾,由此提出领导班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等。经过认真作答,我得分137,居该职位考生第二名(第一名为138.5)。
4、 面试:2009年10月31学哲学用哲学日,在沈阳市委党校进行面试。面试时间为每人半小时。面试内容及作答情况见专题整理。经过认真作答,我得分90.5分,排第一名(事后从公选公告中得知,该分数在参选19个厅局级职位的113名考生中为最高分)。
5、 考察:根据公告精神,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二者相加总成绩从高到低取前三名作为考察人选。在自己所报职位中,自己以总成绩80.52分排序第一,分别高出第二名、第三名4分、5分(其他职位三位被考察人选成绩仅相差零点几分),这个成绩在19个厅局职位中排序第三。11月23日,辽宁省委组织部派出的考察组抵达山东省地矿局,受到局领导的热情接待。这是决定参选人员能否被任用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
6、 公示:2010年1月4日—10日,自己被作为拟任人选进行公示。
7、 报到:1月25日,带着局党委的殷殷期待和深情关怀,局总会计师李连国、局政治工作处处长李光友、五院院长赵长河、政治工作处调研员李国宏送我到沈阳报到,参选结束。
二、 参加公选考试的体会
应该说,公开选拔作为干部任用制度的一项改革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随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这项改革的力度和范围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同时,它也是年轻人脱颖而出的一条捷径,促使年轻人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把时间和精力较多地用在学习上,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胜任工作的能力。当然,人生不能为“当干部”而“当干部”,醉心痴迷于考试而不顾工作,而且,随着公选各项程序的不断完善,“应试型”干部已难以在公选中得到好的成绩和结果。程序的设计、制度的导向、试题的拟定乃至考察的重点越来越倾向注重实践,只有“干得好”,才能考得好。自己一毕业被分配至家乡农村,经过不懈努力奋斗,能够有今天的局面,就是得益于一方面尽职尽责的完成本职工作,一方面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加上赶上有公选的好政策。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是必须把个人的发展进步与所在单位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始终把工作单位作为自己的家,作为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背景和支撑。因为二者存在极强极高的正相关关系,单位发展了,会给个人发展提供经济、政治、精神、社会地位等助推因素。反之,则会在这
些方面消弥人的斗志,钝化进取的棱角。因此我在积极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尽可能多得获取全局发展的部署和决策。虽然全局性的会议自己没机会参加,但是每次会议我都会向李总、关主任借阅会议材料,认真学习领会,真学真信真用。通过努力,局党委提出的“资源山东”建设和“走出去”两大战略及围绕两大战略作出的一系列具体要求等被自己深深地铭记在脑海里,并被消化、转化成工作的指南,增强了工作的大局观、全局观,准了工作的着力点,理性升华了感性工作中的收获。自己能在考选中脱颖而出正是得益于“山东地矿”的闪亮招牌,过去能为擦亮这块招牌尽自己微薄之力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今后,我定会一如既往地、力所能及地宣传、服务、献力于这块招牌。
二是个人的发展进步必须注重从所在的体中汲取养分、获得能量。一方面,考察是干部任用的关键环节,考试成绩再好,考察不好也无济于事。我深深知道,自己周围的领导和同志们能在考察时尽力的抬举我,不是因为我做的多么好,而是他们对我关心和爱护的集中体现。当然,要获得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也必须付出个人的努力,而且这种努力不能临时抱佛脚,靠一朝一夕的求人说好话去获得。在参加工作以后的每个工作岗位上,自己都是自觉的融入到集体中,把集体作为个人增长才干、锻炼作风的源泉。时刻对领导心存敬畏之心,既优质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又彼此建立心情舒畅、和谐融洽的个人感情;时刻
对老同志心存崇拜之心,让他们乐于把宝贵经验传授给自己,还能从心理上认可和接纳自己;时刻对技术人员心存折服之心,积极创造有利于他们发挥技术专业优势的环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时刻对下属心存引导之心,培养他们独立创新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尽心工作、不断奋进的积极性主动性。正是个人与集体的有机统一才有了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如果说单位是自己能赖以依靠的、温暖的家,那么,周围的领导和同志就是情同手足的亲密兄弟。体会到这里,禁不住要说一说我在地矿局的三个直接领导。作为地矿大厦负责人,李连国总会计师担此重任应属局党委高瞻远瞩之举。他勤奋敬业、不苟一丝,坚持原则、护局如家,豁达坦让、示范带动,敦厚亲和、以情化人,政治坚定、大局观强;服务中心主任关荣斌既要忙于繁琐的中心事务,又勇挑地矿大厦建设的前沿重担,善于总体把握、长于宏观驾驭,紧紧围绕中心、密切服务大局,坚持人本关怀、注重向心凝聚;敏于果敢决断、勇于担当缓冲;五院院长赵长河在五院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下从解决干部职工思想入手,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乐观精神,注重量化积累、激活跨越潜能,统筹集体个人、善用将力合力。他们是地矿局干部队伍的缩影,自己过来从中受益发展,也会把这些好作风、好形象作为永久立身立业立世之本,在人生的轨迹里突出的显现出山东地矿的烙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