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宁夏吴忠市裕民小学  靳巧玲
教学内容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也是该册教材中出现的第二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课文记叙了古时候两个小孩 ,各凭自己的直觉辩论太阳离人近还是离人远。孔子也不能下结论的事。结合本组的课文的训练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科学知识的,认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科学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文言文已有过初步的接触,因此对文言文的理解,学生可以运用以往的学习经验与知识基础,借助注释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但是,由
于古文与现代白话文文体相差很大,再加上学生年纪还较小,知识基础不足,因而较难理解本文字里行间所渗透着的哲学思想,而这正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指导朗读加以渗透的。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检索信息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因此,课堂中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合作学习就能使学生明白太阳离人远近的科学知识,教师不做过细的讲解。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并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 
难点:让学生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  感悟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导读,名言引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单元课文学习(指名读单元导读)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效指导对课文的学习。】
    2.在同学们学习的道路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句话(出示大屏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谁说的话?(孔子)
    3.孔子的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知道的认为是知道了,不知道以为不知道,是聪明的)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列子.汤问》 一书中记载的小故事“两小儿辩日”(板题)齐读课题两遍,“辩”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两小儿争论什么?为什么争论,结果如何?-----)过渡: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打开书,走进课文。从书中寻答案。
二、初读感知,读出韵味
    1.提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过渡: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与我们平时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篇文言文)
    2.要想学好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词的读音(出示大屏幕)
    盘孟、辩斗、探汤、沧沧凉凉、孰为汝多知乎(开火车读,齐读)
        过渡:字词的音读准了,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3.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一边听一遍用“/”画出课文中停顿节奏(请一位同学上台画)检查对照.
【设计意图: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做到有声有,流畅自如,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过渡:要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还得讲究一定的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出示大屏幕)
      4.结合朗读方法,根据画出的停顿节奏,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解感悟,有感情朗读。
  过渡:要想把这篇文言文读的更好,还得理解课文的大意。请打开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1.出示自学提示: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或四人小组同学讨论解决。3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学得好,学得快。
【设计意图:这篇文言文理解起来不太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出示大屏幕:(课文原文)指名让学生释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太阳离人远还是离人近的问题,他们各抒已见,孔子不能裁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能力,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也是落实单元训练重点之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引导:两个小孩因为什么而争论?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用“——”划出第一个小孩的观点;用“~~”划出第二个小孩的观点。【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符号区分两小儿的观点,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两小儿因为什么而争辩的原因。】
  5.出示(2—3自然段)相机板书:
            早晨                      中午
    一儿:近(大)                  远:(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    一儿:远(凉)                  近:(热)
并指导朗读这两句话。让学生观察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引导: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不重复罗嗦。)指名把第二个句子改成第一人称对话的形式。 分角再读句子。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不重复啰嗦。另一方面,让学生落实句型转换并进一步体会两小儿说话的态度。】
      6.  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出示3—4自然段)相机板书:  凉、热。重点指导3—4自然段朗读,尤其读好两个反问句。
  7.小结:这两个小孩各自发表各自的观点,用一个成语概括是什么?(生:各抒己见)而且他们说话有理有据,这都源于他们平时——(生:善于观察)相机板书
  8. 文中通过语言描写把两小儿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的场景刻画的栩栩如生。你们能不能通过分角朗读,感受当时的情景呢?(同桌分角读、师生分角朗读)
【设计意图: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朗读,理解感悟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入境入情地读书。营造师生,学生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
9.正当两个小孩争论不休时,他们遇见了谁?(孔子)孔子什么反应?(孔子不能决也)
  过渡:如此博学的孔子面对两小孩的提问却下不了结论,孔子具有怎样的态度?(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事。
10、这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连孔子都不会回答,你能通过课前预习、上网查资料的方法来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吗?
11、学生交流资料。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学习浏览,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能力。此环节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帮助理解两小儿提出的科学问题】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是无穷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老师想用孔子的名言来结束这节课(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齐读一遍。希望这句名言成为同学们的座佑铭来鞭策自己做一个博学的人,也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五、课后拓展:
  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活动构想: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遥远的古代,遇到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
  要求: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然后下节课,在班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早晨            中午
              一儿:近(大)    远:(小)     
10、两小儿                                      善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