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读,精讲点拨
(一)研读重点——体会诗歌情感,理清诗歌思路
1、结合历史背景朗读
朗读指导:《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同学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小组讨论,共同交流,读出感情。
2、聆听名家朗读。
再次体会诗歌的情感,听清诗歌的停顿。
之所以在这个环节才引进名家朗诵,一是为了巩固情感体会的成果;二是为了在教学重难点
之间巧妙过渡,并相应降低“理清诗歌思路”的坡度和难度。
3、质疑探究朗读。
在朗读诗歌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黄河的诗歌
①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②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归纳:
①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三个方面赞美。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②“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大地,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儿女。
4、全班齐读第二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层次地朗读诗歌。
(二)研读难点——师生合作互动,品析诗歌语言
1、朗读诗歌,提出质疑:
①“……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
②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2、师生共同品读诗歌,抓关键语句,讨论交流并归纳:
①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②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暗喻),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暗
喻),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是从表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黄河如一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3、全班齐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层次、有节奏地朗读诗歌。(配乐)
(三)理解主题
你认为这首诗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