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面临逐步淡化的尴尬境地,有人说这是市场化社会中的必然,当利己主义弃公众道德如旧履的时候,人们才会慢慢从商业化的角逐中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也有人说,这是风水轮流转的结果,传统的文化礼教未必都是糟粕,而现代的新思想新理念也不见得是精华,于是只有二者结合才能重塑一种健康而有底蕴的价值观;还有人说,如今,中国面临的首要尴尬就是人口老龄化。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健全的今天,孝道的重构就变得尤为任重道远。而无论怎样,从摇篮到坟墓,孝道终究是一个我们在探讨传统文化价值之时,所不能绕过的一个话题。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孝道信仰自古就被看作是人类全部道德情感的自然源头,这是一种人类最原始的家庭关系。从主体自身首先面临的人际关系中,由自身或家庭再到他人、以至团体、国家、社会德性主义的伦理道德思考方式,必然得出孝为道德的源头的观念。因此,人们还是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做人之基本美德,从一个人是否遵守孝道信仰,就可以“两岁看小,七岁看老”。
至于孝道问题为什么会逐渐引起人们重视?还是和我国的国情有关的,按目前中国人口的结构比例来看,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我们现有的养老方式,还只是家庭化的,没有达到政府型主导的大规模、社会化行为。所以,现在很多家长与子女间的家庭矛盾成为了社会问题。比如,家长在对子女教育问题上失去权威性和根本的信任,子女不再愿意承担赡养
老人的家庭义务。如今,中国现代社会亲情的流失,造成了中国现代家庭中的孝道问题的突现,也因此很受人们的关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逐渐深入,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啃老”、“弃老”、“孝亲”意识严重匮乏等诸多道德滑坡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传统孝道,人们的普遍愿望是通过对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来实现传统孝道文化的时代价值。
当前社会,两代不同人之间形成了一层隔阂,这就是“代沟”。由于环境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许多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代沟的加深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的扭曲,比如当今“长幼地位颠倒”、“儿女依赖父母”、“啃老族”、“养儿防不了老”等现象十分突出,这严重影响了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多病在身,长期卧床不起。他有三个儿子,家境也不错。可是老人仍住在村外的一间破旧房里,老人病倒没人看,衣食没人管,经村干部和邻居多次调解,三个儿子才轮流送饭。但是不管老人如何呻吟,如何哀求想吃点什么,送饭人好像没听见,就这样,不久老人就一
孝道文化命呜呼了。谁读了这个故事都会深受感触,人类社会发展到如此文明得程度,还有这样对待自己父母连猪狗不如的事情发生,这不仅仅是孝道的淡化,应该说是道德的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