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列宁在1918年》的另一面
影片产生的背景
发生在俄国的“十月革命”已过去近百年,为纪念领导这次革命的领袖,苏联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以其为背景的作品。影片《列宁在1918年》就是这些作品中的一朵奇葩。该片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出品,曾获列宁勋章,属世界影坛早期领袖人物传记经典大片中的佳作。这部影片在中国也产生过巨大影响,片中瓦西里那憨厚而沉稳的“面包,会有的”,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列宁在演讲时喊出的“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确实令观众热血贲张;克里姆林宫卫队长马特维耶夫的无畏,告诉我们什么是忠诚。电影还表现了敌人的阴险与凶残,揭露和批判了党内反对派给革命事业带来的危险与危害。可是在这里,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中国观众,这部曾经让我们激动不已的电影,许多情节都不是真实的。作为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将人物和背景进行提炼、加工,使其达到理想境界,对《列宁在1918年》也可以这样看待。影片中,瓦西里就是以当时的粮食人民委员瞿鲁巴和曾经保卫过列宁的拉希亚为原型合成的。这种将英雄人物升华的艺术手法无可厚非,但影片的问题不在这里。早在苏联解体前,《列宁在1918年》和《列宁在十月》等几部影片在该国就已禁映。苏共做出这项决定的原因,
是在斯大林时期遭到迫害的俄共第一代领导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陆续得到平反,而上述几部影片恰恰对他们在十月革命前后的立场、作用都做了别有用心的篡改,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吹捧斯大林,肯定那场罪恶的大清洗。电影《列宁在1918年》问世于1939年,这时,苏联历史上夺去近百万人生命的大清洗刚刚结束,党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摧残,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苏联达到疯狂程度。此刻,经历过1918年十月革命的领袖除托洛茨基流亡在墨西哥外,大都已被处决。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亲自主持编写,并于1938年出版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对这场大清洗的颂扬具有领衔和定位作用,《教程》中,斯大林当年的战友几乎无一不是野心家、阴谋家,仿佛他们就是为了分裂党、腐化党才投身于革命队伍的,而对斯大林却作了尽情歌颂。联共(布)中央要求全体党员、全国各族人民都要认真学习这本书,领会它的“精髓”,将其作为行动指南。
影片《列宁在1918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表面讲述的是列宁当年的故事,实际歌颂的是斯大林。有关布哈林的电影情节
影片对历史的篡改是通篇的,即使写一部专著也难以厘清,这里我们仅以片中一个臆想的
敌人——布哈林为例,揭开《列宁在1918年》真实的面纱。影片开头的第一句话是:“1918年,我们俄国的地图是这样的”。伴着这句画外音,观众看到俄罗斯版图正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势力的挤压。对于这种情势,列宁在米赫里逊工厂对工人演讲时是这样说的:“苏维埃俄国被敌人包围了。反革命像火焰一样,从这一端烧到另一端。这些由帝国主义的金钱所供养……目前,除了国外敌人,还有最危险的国内敌人。”列宁指出:富农的,社会革命党的叛乱,白军哥萨克的进攻,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战争——反对苏维埃的战争。列宁的这段表述是真实的,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把共产主义看成洪水猛兽,他们会联合起来,对红政权进行绞杀。这是一场婴儿同魔鬼的决战,所以最后的胜利足够光荣、足够伟大,即使是拍几部电影来歌颂也无可厚非。可是就为了突出斯大林在这个时期舍我其谁的历史功绩,影片竟将党内反对派也构想成比真正的敌人还要凶险的敌人。
事实上,早期的俄共领导人思想都非常活跃,他们对俄共党和国家发生的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成为执政党后,这种情况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激烈。列宁一度为党内有这样的“民主作风”而自豪,他的这种认识导致党内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反对派,而这些反对派的存在也确实削弱了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逝世后,这种斗争就演变为权力之争,发展成领导人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但在1918年,这种斗争还处在可调和阶段,但影片却早早就
给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新老反对派贴上了反革命标签,而且其罪行竟然是阴谋策划武装、推翻红政权、刺杀列宁与斯大林。在影片中,这些“罪行”有的通过敌人之口说出来,有的则以编造列宁讲话的方式告诉观众,让人们很容易信以为真。布哈林是上述“敌人”中惟一在电影中露面的,揭露其“罪恶言行”的地方在片中有这样几处:一是在克里姆林宫卫队长马特维耶夫打入敌人内部,听到反革命的组织者康斯坦丁诺夫向与会者介绍,胜利后我们将组建新政府,其成员包括“社会革命党,还有‘左派’布哈林,以及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
二是受了伤的马特维耶夫从楼上跳下来,首先告诉瓦西里“快去救列宁!”随后便对照看自己的辛脱素夫说:“告诉捷尔任斯基,托洛茨基……布哈林………是叛徒。”没想到辛脱素夫才是真的叛徒,听到这番话,他拔出手,把忠诚的马特维耶夫打死。
三是列宁准备去米赫里逊工厂演讲,当列宁要上车时,布哈林出现了。在提到当天乌里茨基被暗杀的事情后,列宁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你是要负责的。对于他的死,你有罪。”布哈林刚要辩解,列宁义愤填膺地指出:“你腐化党,分裂党,敌人就利用这一点来打击我们,这还不是清清楚楚的吗?”随后,列宁痛斥布哈林一伙借口反对与德国签订和约制造党的分
裂,妄图把年轻的苏维埃拖入帝国主义战争。他说:“看看你们这些‘左派’究竟干了些什么?”
列宁的故事当布哈林发誓他已决定放弃一切派别活动,跟中央委员会“合作”时,列宁讥讽地对他说:“这话你已经说多少次了?”随后,列宁还正告布哈林,在路线斗争的问题上,他俩的斗争绝不会完结。
接下来,布哈林走上前要与列宁拥抱送别,但列宁根本没理他。
列宁刚走,瓦西里便风驰电掣地赶到了,他问布哈林:“列宁同志在哪儿?”布哈林略做思考说:“到列福尔托夫斯基练兵场去了。”影片以此告诉观众,正是布哈林有意隐瞒列宁的真实去向,瓦西里未能及时赶到,才使列宁遭到刺杀的。
列宁被刺后,布哈林去病房探望,此刻,观众看到布哈林一面呓语般地叨咕“小人有这么厉害,真可怕,真可怕……”一面虚情假意地请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去休息,由他来照顾列宁。
昏迷不醒的列宁仿佛感到了布哈林的存在,于是便恼怒地说:“不用你看……快走快走……”
通过这些告诉人们,1918年时,布哈林就干着腐化党、分裂党,阴谋举行反革命、伺机刺杀革命领袖的勾当,而且他的一些罪行列宁早已察觉,从心底厌恶他。
然而真实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的。真实的布哈林
布哈林1888年10月9日生于莫斯科。1907年秋考入莫斯科大学,同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一年后他便成为莫斯科市委主要领导人之一,当时刚满二十一岁。从1909年5月起,布哈林三次被捕,1911年6月被判流放,但很快逃了出来。此后他流亡国外并结识了列宁和托洛茨基。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布哈林返回国内,被选为中央委员,并成为俄共在莫斯科的主要领导人。十月革命期间,布哈林组织莫斯科革命军事委员会并发动武装起义,为布尔什维克控制全国作出了贡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