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评课稿
《灰雀》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感人的故事。列宁怀着深深的爱鸟之情去寻丢失的鸟。这爱鸟情感动了捉走鸟的小男孩,小男孩自觉改正了错误。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这是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启迪、升华的一篇美文。男孩的语言和行动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而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男孩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中间的一系列语言、神态的变化,反映小男孩还是单纯,可爱,诚实的,更可以感受到列宁对孩子的爱护。可双方都不公开说出,这种双方相互理解,又很幽默的感情,应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深刻地体会、表达出来。"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吴老师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课时是顺利的,更是愉快的。当讲到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时,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那"活蹦乱跳"的小灰雀。跟随着学生的视野,体味着列宁对灰雀的喜
爱之情,一起欣赏着可爱的小灰雀。很顺理成章的,可爱的小灰雀却不见了,引出了文章的重点部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学生们热火朝天的讨论这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不时地闪出思维的火花。他们甚至把自己放在了这一情境中。另外,吴老师对学生的朗读习惯与写字习惯的培养很是注重。这样,对今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很有帮助。篇二:灰雀.说课稿
《灰雀》说课稿
一、说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灰雀》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
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
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
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
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
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
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
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
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
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
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
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
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
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
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
文的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学。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
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
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说教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
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
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
列宁的故事 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