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姓名:
一、解释括号前加点词的含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入户( ),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 )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寝( ),相与( )步( )于( )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二、翻译下面句子。
1.月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内容理解。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
答: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4.本文作者是如何描写月的?(或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西湖游记。”)
答: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空明的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明亮,描绘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作者自称是“闲人”,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答:“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有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闲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颇有自许的意味,还表现出一种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与张怀民的友情,说说理由。
答: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见唯独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可见心境相同,心有灵犀。③“相与步于中庭。”可见相处融洽。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见有相同的命运和审美情趣。
四、对比阅读
(一)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⑴月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安可为俗士道哉? 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4分)
(二)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观月记》)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怀民亦未寝( ) (2)水中藻、荇交横( )
(3)月白如昼( ) (4)临水之观(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7.两文都写到了月亮,【甲】文写月的句子是“ ”,【乙】文写月的句子是“ ”,都突出了月光
的特点。(3分)
8.在写景的同时,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请仔细品味。(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三)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游白水[1]》书付过)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橄榄。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2分)
与 幼 子 过 游 白 水 佛 迹 院
10.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顾影颓然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