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试题
一、【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耳!      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与虎丘的夜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二、【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者何贵》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9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A.公将鼓之(《曹刿论战》)B.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0.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⑪相与步于中庭庭:
⑫背之则亡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⑫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       
12.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如霜月,引发李益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钩弯月,触动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痛;【甲】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答: 
13.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请你列举一位并说出他的观点。(3分)     
答:
三、【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13、请用斜线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分) 
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古来共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怀明亦未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6、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乙文描写了“________之美”,写景的名句用四个字概括是_____________。(5分)   
17、甲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8、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乙文中“闲人”的含义?(4分)   
背境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才,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四、【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
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    怀民亦未寝寝:______
2 志喜也志:_____          ④雨麦于岐山之阳阳:_______
2. 翻译。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3.【甲】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4.(1)贯穿【甲】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的题眼是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五、阅读【甲】《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⑪念无与为乐者        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⑬相与步于中庭
2. 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⑪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⑫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
选文     时间     景       情
甲文 西湖游记        月景  闲情 
乙文     更定            
六、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的语句中。                   
七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2分)
八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
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月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