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临沂【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月入。    户
竹柏影也。  盖
午、未、申三时。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8.】【】两文中描写月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9.】【】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6.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7.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8.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9.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 xī  suì
2. 大约  睡(睡觉、眠、卧)
3.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西湖游记      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011金华㈡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念无与为乐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相与步于中庭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
 
 
 
月景
闲情
 
更定
㈢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3—25题。(6分)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母好食铛底焦饭                        袁府君即日便征
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㈡(8分)
20.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21.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
22.夜(晚上、夜晚)  雪景  痴情
㈢(6分)
23.⑴吃      出征
24.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25.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