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面的旋转 (1)
第2课时面的旋转 (2)
第3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4)
第4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5)
第5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6)
第6课时圆柱的体积 (7)
第7课时圆柱的体积(2) (8)
第8课时圆锥的体积(1) (9)
第9课时圆锥的体积(2) (10)
第10课时练习一(1) (11)
第11课时练习一(2) (1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课时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有圆柱和圆锥特征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合作探究
1.观察课本P2的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2.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地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二、汇报点评(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条线的样子;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面;旋转门旋转成一个圆柱体。
学生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学生体验:面动成体。
3.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判断:
(1)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一个圆锥也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表面有两个面(侧面和底面)。
(3)圆柱的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第2课时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2.正确掌握圆柱和圆锥的高,并能准确进行测量。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
直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复习旧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圆柱和圆锥,你知道它们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吗?(课件出示生活中圆柱和圆锥形实物的图片)
2.导入新知。(师指着图片提问)圆柱和圆锥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你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吗?怎样来测量它们的高度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圆柱。
1.小组合作,学习圆柱的组成及特征。(出示学习指南)学习指南:(1)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 (2)圆柱的各部分分别叫什么?(3)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4)圆柱的高指什么?圆柱的高有什么特点?
2.汇报交流。
3.师生总结。(1)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上、下两个圆面和一个曲面。(2)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3)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一样。(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
活动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圆锥。
1.借鉴学习圆柱的方法自主探究圆锥的组成及特征。(出示学习指南)学习指南:
(1)圆锥由几部分组成?(2)圆锥的各部分分别叫什么?(3)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征?
(4)圆锥的高指什么?圆锥有几条高?
2.汇报交流。
3.师生总结。(1)圆锥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2)圆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3)圆锥的侧面沿母线展开后是一个扇形。(4)圆锥的高是圆锥的顶点到圆锥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
活动三学习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的方法。
1.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3页“试一试”,并自主尝试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
2.边测量边总结圆柱和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3.教师小结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具体做法: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再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最后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巩固练习:小组合作测量手中圆柱和圆锥的高。
三、巩固提升
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3题、第5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4题。
第3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课件、圆柱侧面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自学感悟
要做一个圆柱形纸盒,如果接口不计,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合作探究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三、汇报点评
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小组总结圆柱侧面积的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Ch
S
四、巩固练习
1.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 )形,也可能是( )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
2.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
五、拓展延伸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第4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通过圆柱切分和拼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观察圆柱的展开图,思考:
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少?宽等于多少?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
二、自主尝试
完成“试一试”。
三、合作交流
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
四、汇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