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区小升初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2分)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间接 间断 反间计 B.诊脉 脉络 温情脉脉
C.铺设 店铺 铺张 D.搅和 唱和 附和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诸侯 B.侯爵 C.等侯 D.闽侯
3.(2分)“蓏”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下面哪一项有关?( )
A.繁密的叶子 B.植物的藤蔓
C.动物的爪子 D.瓜类植物的果实
4.(2分)与“探汤”的“汤”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 B.汤汤乎若流水
C.心灵鸡汤 D.一剂汤药
5.(2分)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C.太阳热得门上的铜把手都要化了。
D.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6.(2分)下列是寒食节习俗的是( )
A.拜扫祭祖 B.禁烟冷食 C.踏青插柳 D.登高望远
7.(2分)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已经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了。
B.长大,即使我们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自己的祖国。
C.他们正游手好闲地在公园里散步。
D.电影快开始了,观众滔滔不绝清明节文章地走进了影院。
8.(2分)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描述有详有略,这样写对突出民俗特点很有好处。
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运用了举例子、引用名人名言来证明观点。
C.《为人民服务》是为纪念雷锋写的一篇演讲稿。
D.《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9.(2分)下列诗句中,不是表达诗人的品格和志向的是(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0.(2分)我们的生活因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而改变,下面能用来描述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句子是( )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11.(2分)将下面这个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
虽然它还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生长着。
①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
是一粒平凡的种子。②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自己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③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④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二、默写。(8分)
12.(8分)默写。
谁道人生无再少? !(《浣溪沙》)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随风潜入夜, 。(《春夜喜雨》)
劝君更尽一杯酒, 。(《送元二使安西》)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采薇》节选)
两小儿笑曰:“ ?”(《两小儿辩日》)
人固有一死, ,或轻于鸿毛。(《为人民服务》)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5分)
13.(8分)阅读小古文《北人食菱》,完成(1)﹣(4)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②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出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去壳可以吃中间的果实。②夫[fú],不译。③坐:因为。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并壳入口
A.吞并
B.一起
C.聚集
②或曰:“食菱须去壳。”
A.有时
B.也许
C.有的人
(2)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前山后山都有
B.前山有,后山没有
C.前山后山都没有
(3)“其人自护其短”中自护的“短”指的是什么?
(4)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态度,与《两小儿辩日》中的“ ”形成鲜明的对比。
寒冬还未走远,春已袅娜而至了。看着窗外抽绿的草芽,天空掠过的燕子,心也不再慵懒。挽起袖子,做一份家乡闽南独特的春卷,用春的气息驱走冬的阴霾。
春卷,又叫薄饼,在闽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祭祖时人们都要吃。所谓春卷,就是将各种蔬菜切丝炒好,用饼皮卷在一起。做饼皮要用筋道的面粉,还要搅个鸡蛋,这样饼皮才有嚼头。配菜原料可选的很多,有一样不可或缺——海蛎,清明前后海蛎是最肥美不腥的。闽南春卷的主要材料有豌豆、肥瘦猪肉、海蛎、胡萝卜、地瓜粉、豆腐皮、鱿鱼、花生、葱、海苔丝、油、盐、面粉、鸡蛋等。做法如下:第一步,把胡萝卜、豌豆分别处理
成丝和丁后加盐炒熟。第二步,把海蛎、地瓜粉、鸡蛋、葱、盐等混合做成海蛎煎后,切成约1/4掌心大小的块状。第三步,将鱿鱼切成圈加盐炒熟,豆腐皮加盐炒熟,把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条炒熟。将炒熟后的猪肉、豆腐皮、鱿鱼、海蛎煎、胡萝卜丝充分炒混在一起(豌豆丁不用混入,豌豆经过多次翻炒易软掉,会失去清脆的口感)。第四步,将花生炒香后,放入搅拌机内搅成花生末后加入白砂糖。第五步,将面粉用温水和鸡蛋和好,小火烙熟成饼皮。第六步,在做好的饼皮上涂辣酱或芥末等,将海蛎煎、海苔丝、豌豆丁和炒好的菜丝按顺序放到饼皮上,卷好即可食用。吃时一般还要配上牛骨汤。若能忍着不吃,将春卷封口处涂上面糊,下油锅炸成金黄,皮酥菜嫩,吃起来又别有一番风味。
相传在唐朝,就有在立春吃春卷的习俗。杜甫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四时宝镜》中也说:“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春卷传至闽南,一变而成为清明节的应节食品,据说与郑成功有关。清初,郑成功与清廷对抗,围困漳州7个月。此间漳州死亡73万人,全城幸存者仅一二百,一时间城中尸体堆叠,一派惨相。守城清兵只得用草席裹尸,草草埋葬了。幸存百姓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以春卷拟作草席裹尸,在清明时节食用春卷,以示不忘。
但对我而言,吃春卷更是一种思乡情愫。小时候每到春天,我和弟弟的脸颊就会生皮癣,不但不好看,有时还痒得想用手抓。母亲认定是我们的身体里缺乏营养,便用不同的蔬菜为我们弟做春卷。说来也奇怪,平时最不爱吃的胡萝卜、豆芽,包装成春卷后,我俩竞毫不挑剔,有时一次能吃三四个,这时母亲在桌边慈祥地看着我们,眼里全是笑意。对于在外的游子而言,家乡的美食恐怕是无法抹掉的记忆。又是一年春来到,故乡却在千里之外,但愿从母亲那里学做的春卷可以解我的思乡之愁。
(选自《都市晨报》,有改动)
(1)制作春卷的饼皮得搅一个鸡蛋,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A.丰富春卷的营养成分。
B.增强春卷的香味。
C.使春卷的饼皮更有嚼劲。
D.使春卷的泽更诱人。
(2)春卷的配菜都必须经过的一道工序是什么?
A.加盐和糖炒熟。
B.用盐、糖、料酒腌制几分钟。
C.切成丝或丁。
D.炒(煎)熟或炒香。
(3)哪一项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A.春卷的制作过程。
B.关于春卷的传说。
C.春卷名称的来历。
D.春卷的形、、香、味等。
(4)把文中的地方风味小吃称为春卷,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食品流行的地域。
B.时令。
C.制作食品的材料。
D.历史人物。
(5)“相传在唐朝,就有在立春吃春卷的习俗”一句中,“相传”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5.(14分)阅读短文《姥姥的剪纸》,完成(1)﹣(7)题。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