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划分段落方法 
按怎样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要想学会分段首先要掌握分段的依据,其次要注意分段的标记,还要分析文章的内在联系,选出最合适的方法。
最基本的分段方法是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再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是内容上联系的最紧密,就把这几个自然段作为一段。如果一个自然段写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那么这个自然段也能够成为一段。
有些文章在内容或结构上有明显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正是分段的依据:
1、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这类文章大多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叙述,要在情节发生变化的地方划分段落。
2、是按时间的顺序分段。不论是叙事、记人,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都能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这些文章大多有比较明显时间词语来标志时间的推移,能够此来划分段落。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按照天还没亮、到了中午、黄昏时候三段时间叙述了战斗的情景。
3、按地点的变换或空间的位置变化分段。这类文章大多以空间位置的不同作为分段的标志。如《参观人民大会堂》、《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参观、游记、写活动的文章就可按此方法分段。
4、是按文章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给文章分段。如:《赵州桥》先总地介绍了赵州桥的时间、地点、设计者;接着从赵州桥的结构和图案详实地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美观;最后总结,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分清结构段有什么好处呢?因为段落是讲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只有分清段落,才能读懂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提升分析事物理解事物的水平。
分段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单一性原则:就是说,一个段落只有一个单一的内容,而意思联系不密切的段不能合并在一个段落里。
2.完整性原则:就是说,属于一个意思的段要合在一起,不能把它们分在几个段落里。
3.连贯性原则:就是说,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连贯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互相衔接。
训练题一:阅读巴金的《日》,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    )
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上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了光,也得到了热。②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③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⑤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雨化做一阵烟,一撮灰。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是指串起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物品、事件或情感,是穿结文章全部材料、推动文章内容发展的一条坚强“纽带”,通过它我们就能够把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有机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枣核》一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二是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比如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我”不但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三是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
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写换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个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四是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五是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六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个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清明节文章 怎样才能较快地出文章的线索呢?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
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再仔细阅读全文内容,是不难出全文线索的。②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线索,有的包含着线索的因素。③有时候,文章采用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线索。④有时候,则用议论抒情来显示线索,这样的线索往往是某种感情。另外,有的文章同时具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复杂记叙文多采用此法。
                          《一世荫凉》
我渴望着拥有一条美丽的裙子,对于小时侯的我来说这是一种奢望。
    第一次穿裙子是在十岁的夏天。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穿上那条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黑裙子是怎样难捺的喜悦,便不顾正午阳光的炽热,风儿一样穿梭于大街小巷,即使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狗吐着舌头无精打采地倚在墙角喘息,还有蝉的聒噪。
    当我大汗淋漓、小脸通红地回到家时,看见母亲弯着腰在菜地里拔草,她顾不得拢一拢掉在额前的发丝——母亲精心侍弄这块菜地,指望着用它换来油盐酱醋,连同我们的书杂费用。
    我仅仅沉浸在拥有了这条裙子的兴奋里。我没有在意母亲的责怪,更没有觉出母亲那疲惫的、佝偻着的身子是怎样的刺目,是怎样地触痛我,这是我后来想到的。
    但很快的,我便没有了当初穿上裙子时的心情。因为同学们穿的都是五颜六的花裙子,一个个花枝招展,小公主似的。只有我的裙子黑乎乎的,怎么跑,怎么跳,都像个“老小人儿”,全没有了活泼的气息。同学们的眼光怪怪的,有的指手划脚,有的嗤嗤地笑,我涨红着脸,逃也似地跑回家,把裙子扔在母亲怀里,不管母亲满脸的惊愕,哭喊着要花裙子。               
    母亲抱着裙子的手有些发抖,黑黑的脸上就有泪水扑簌簌地往下落,裙子也被泪水浸湿了一片。我慌了,母亲从来没有哭过,它一定是生我的气了;我赶忙扑到母亲怀里,央求到:“妈,您别哭了,我再也不要花裙子了。”母亲搂着我说:“惠儿,等把这茬菜卖了,妈一定给你做条花裙子。”
    那一年,因为贫困,我没能穿上花裙子。那条黑裙子,母亲把它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包袱里,宝贝似的锁了起来。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我终于有了一套又一套美丽的裙子,逐步地就把黑裙子淡忘了,自然,还有黑裙子带给我的不愉快。
    后来,我发现商店的柜台上赫然摆挂着黑的长裙,短裙,非常引人注目;大街小巷,姑娘们身着黑裙装居然是那么端庄,那么飘逸。我不禁对黑偏爱起来,蓦然想起母亲为我缝制的裙子,便求母亲拿出来,母亲不解地看了我一眼,就开了锁,把它了递给我,我捧着这小小的裙子,觉得它很重很重,难道是沧桑的往事使得它如此沉重吗?
    母亲说,我何尝不想让你穿得漂亮些?那时候,家里实在没有一分闲钱。给你做裙子的那块儿布是你外婆留给我的,看见它我就想起你外婆是怎样一分一厘地攒下了两块钱,买了这块布。本想你能高兴,却不料你嫌它丑。
    我看着这条给过我短暂快乐、凝结着外婆的汗水、洒满着母亲泪水的裙子,感觉着它是那么亲切,我愧对母亲。因为我的无知,无端地伤害了母亲,她本想送给我一个清凉的夏天,我却不加掩饰地把母亲心中的美好掠夺得一干二净;那条裙子在母亲眼里胜过多少绫罗绸缎,她把最珍贵的东西毫不吝惜地给了我,我却幼稚地否定了它的价值。
    如今,这条黑裙子挂在了我的衣橱里。看见它,我便想起了那个夏天,母亲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情景;还有她在灯下一针一线地把母爱注入细密的针脚,为我撑起一世荫凉。
1. 如何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3分)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3. 为什么很多年以后,当“我”再次“捧着这小小的裙子”时,“觉得它很重很重”?(3分)
4. “最珍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最珍贵的”?(4分)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也要按要求抱抱母亲的脚。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
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⑦(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