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有趣的四字成语故事_经典成语故事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化的必经之路。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短⽽有趣的四字成语故事,供⼤家参考。
四字成语故事1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有⼀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材,可他就是缺乏⾃信⼼,经常⽆缘⽆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低⼈⼀等——⾐服是⼈家的好,饭菜是⼈家的⾹,站相坐相也是⼈家⾼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样丢⼀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件事,不知道⾃⼰该是什么模样。
家⾥的⼈劝他改⼀改这个⽑病,他以为是家⾥⼈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他也根本听不进去。⽇久天长,他竟怀疑⾃⼰该不该这样⾛路,越看越觉得⾃⼰⾛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天,他在路上碰到⼏个⼈说说笑笑,只听得有⼈说邯郸⼈⾛路姿势那叫美。他⼀听,对上了⼼病,急忙⾛上前去,想打听个明⽩。不料想,那⼏个⼈看见他,⼀阵⼤笑之后扬长⽽去。
邯郸⼈⾛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玻终于有⼀天,他瞒着家⼈,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路去了。
⼀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眼花缭乱。看到⼩孩⾛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光景,他连⾛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庄⼦·秋⽔》。成语“邯郸学步”,⽐喻⽣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不但学不到别⼈的长处,反⽽会把⾃⼰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四字成语故事2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各国,都惧怕他的⼿下⼤将昭奚恤,⽽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位名叫江⼄的⼤⾂,便向他叙述了下⾯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洞中有⼀只⽼虎,因为肚⼦饿了,便跑到外⾯寻觅⾷物。当他⾛到⼀⽚茂密的森林时,
忽然看到前⾯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跃⾝扑过去,毫不费⼒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不觉⼀惊。原先那股嚣张的⽓焰和盛⽓凌⼈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半。虽然如此,他⼼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的那⼀番说词已经有⼏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虎的⿐⼦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在我后⾯,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窜。’⽼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带然字的成语于是,狐狸就⼤模⼤样的在前⾯开路,⽽⽼虎则⼩⼼翼翼的在后⾯跟着。他们⾛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动物正在那⼉争相觅⾷,但是当它们发现⾛在狐狸后⾯的⽼虎时,不禁⼤惊失⾊,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虎。⽼虎⽬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些⼼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虎,才能平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兽⽽那可怜的⽼虎被⼈愚弄了,⾃⼰还不⾃知呢!
因此,北⽅⼈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王的权势呀!”
从上⾯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欺压别⼈,或藉着职务上的权⼒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狐假虎
威”来形容。
四字成语故事3
⾼⼭流⽔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的⼈,精通⾳律,琴艺⾼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为师,琴技达到⽔平,但他总觉得⾃⼰还不能出神⼊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
的⽼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然的景⾊,倾听⼤海的波涛声。伯⽛举⽬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林树⽊,郁郁葱葱,如⼊仙境⼀般。⼀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边仿佛咯起了⼤⾃然那和谐动听的⾳乐。他情不⾃禁地取琴弹奏,⾳随意转,把⼤⾃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体验到⼀种前所未有的境界。⽼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夜伯⽛乘船游览。⾯对清风明⽉,他思绪万千,于是⼜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佳境。忽听岸上有⼈叫绝。伯⽛闻声⾛出船来,只见⼀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是知⾳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弹起赞美⾼⼭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庄重,好像⾼耸⼊云的泰⼭⼀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说:“真好!宽⼴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边的⼤海⼀般!”伯⽛兴奋⾊了,激动地说:“知⾳!你真是我的知⾳。”这个樵夫就是钟⼦期。从此⼆⼈成了⾮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列⼦·汤问》。成语“⾼⼭流⽔”,⽐喻知⼰或知⾳,也⽐喻⾳乐优美。
四字成语故事4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有七个⼤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数秦国最强⼤。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次,赵王派⼀个⼤⾂的⼿下⼈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才,就不敢再⼩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坏了赵国的⼤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我还⾼!他越想越不服⽓,怒⽓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给他点⼉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朵⾥。蔺相如⽴刻吩咐他⼿下的⼈,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下的⼈,千万要让着点⼉,不要和他们争吵。他⾃⼰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赶到⼩巷⼦⾥,等廉颇过去了再⾛。
廉颇⼿下的⼈,看见上卿这么让着⾃⼰的主⼈,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下的⼈,就嘲笑他们。蔺相如⼿下的⼈受不了这个⽓,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廉将军⾼,他骂您,您反⽽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平⽓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哪⼀个厉害呢?”⼤伙⼉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
内⽂官武将⼀条⼼。我们两⼈好⽐是两只⽼虎,两只⽼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只要受伤,甚⾄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要紧,还是私⼈的⾯⼦要紧?”
蔺相如⼿下的⼈听了这⼀番话,⾮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下的⼈,都⼩⼼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朵⾥。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只袖⼦,露着肩膀,背了⼀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双⼿扶起廉颇,给他穿好⾐服,拉着他的⼿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武,同⼼协⼒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句成语,表⽰向别⼈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四字成语故事5
洛阳纸贵
晋代⽂学家左思,⼩时候是个⾮常顽⽪、不爱读书的孩⼦。⽗亲经常为这事发脾⽓,可是⼩左思仍然淘⽓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天,左思的⽗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左思的⽗亲叹⼝⽓说:“快别
提他了,⼩⼉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时候,看来没有多⼤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这⼀切都被⼩左思看到听到了,他⾮常难过,觉得⾃⼰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定要刻苦学习。
⽇复⼀⽇,年复⼀年,左思渐渐长⼤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位学识渊博的⼈,⽂章也写得⾮常好。他⽤⼀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出他在⽂学⽅⾯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学家奠定了基矗这以后他⼜计划以三国时
魏、蜀、吴⾸都的风⼟、⼈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诸⽅⾯都达到⼀定⽔平,他潜⼼研究,精⼼撰写,废寝忘⾷,⽤了整整⼗年,⽂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们把它和汉代⽂学杰作《两都赋》相⽐。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时间全城纸价⼤幅度上升。
【故事】出⾃《晋书·⽂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进。
四字成语故事6
开诚布公
“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们把“开诚⼼,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来⽐喻诚意待⼈,坦⽩⽆私。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刘备临终前,曾将⾃⼰的⼉⼦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常看重的⼀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清贫,并⽆什么产业留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