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共话素养(•
中於泣跆教学参考
E-m ail : zhongzhengcan8197@ 163
引领思辨感悟助力生命成长
思政课公素养賴娜
.....................
口施礼兵
摘要:教师应将“以生为本”理念渗透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四个核心素养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内在体系, 通过调查研究、模拟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在对社会现实难题的思辨分析 中增强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在培育学生对党和国家深刻的政治认同中培养他们爱国爱家的情怀,以更主动、 更合理、更有序的姿态融入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努力成长为一名有家国情怀、有担当精神的优秀青年。
思政课观后感
关键词:思政课;公共参与;培育策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 2020年修订版课标”)对培育学 生公共参与素养界定为:“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 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其 核心主旨是把学生塑造成有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的 中国公民。这一素养实际上是在逐渐引导学生参与 社会公益活动、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中,成为社会发 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这将有益于他们在对民主管 理程序、民主决策价值、民主监督作用的体验中,提升 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实践 中,笔者尝试通过调查研究、模拟体验和社会实践活 动引导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塑造科学精神、强化法治 意识、提升参与能力。
于调查研究中积极参与感悟
培育公共参与素养一定要先培育政治认同意识 这个根基与灵魂。根正,方能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热 情,掌控其前进的正确方向;魂强,才可保持学生公共 参与的信心,增添其持续前进的动力。尤其是在多元 价值冲突的新时代,让学生真正对中国特社会主义 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感到信服,就一定要让
学生到社会 生活实践中观察和体验。如实地查看、问卷调查、实 地访谈等。在事实面前,让数据说话。在倾听人民对 当前生活的倾诉和对未来的设想中,进一步理解党提 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初衷,始终将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了解和分析当前存 在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深刻领会我国构建强大国家 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决心。随着政治认同感 的提升和主人翁意识的觉醒•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和国 家治理的热情被点燃。
教学《经济与社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一课时,如果没有具象化实例,只是按部就
班地将分配制度及保障制度讲解完,学生未必会对这 一事关千家万户的政策吃透、理解,更不可能有深层 次的领悟。故此,我以“扶贫镇巴:让人民在增智创收 中致富”为主题,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借助互联网科 技,连线正在对口扶贫地区陕西镇巴支教扶贫的印 老师,了解贫困落后地区人民如何在教育增智脱贫 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理解党中 央提出的“到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乡村 振兴战略与分配制度的高度有效融合”,让学生在广 泛参与中明确“乡村振兴,人人有责”。学生随着印 老师的镜头翻越深山,到綴学学生家里家访。面对 崎岖的山道、破败的茅草屋、寒碜的衣着,他们被震 撼了。这种真实生活场景体验使学生迅速融人教学 内容.思考如何帮助大山深处的人们脱贫致富。同 时.对比本地乡村振兴实际,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中,收集两地村民收人各方面信息,在分析与比较中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点和关键点。在收集调查 阶段,侧重于对子女教育背景
方面数据的收集。接 着,对所得数据进行细化研究,分析两地在劳动和非 劳动收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方面的差异、 收人差距形成原因及致富建议。在此基础上,由各 小组派一位学生代表,向全班反馈调研成果及个体 感悟,提出“我能为镇巴教育扶贫做什么”的倡议。 至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感悟议题的深刻内涵,高度 认同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主人翁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油然而生。
二、在模拟体验中训练思辨能力
当今信息时代,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核心在 于培养科学精神,使学生拥有一颗思辨的心,既善于 运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又能 对两难问题保持理性,运用正确价值判断做出相应行
2021年第3期
1周•書t
袭考
中旁过跆教学参考
E-m ail:zhongzhengcan8197@ 163
■]共话素养|
为选择。
教学《政治与法治》“法治政府”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让学生列举日
常生活中需要政府出面解决的社会问题。然后,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排序,最终筛选出亟需解决的问题:学 校下午放学时段,因为接学生的家长将电瓶车停在汽车停车位导致汽车无法停车,造成相对狭窄的为民东路长达300米的拥堵。为此,我对标实践设置两个活动。
活动一:就汽车、电瓶车的有序停放及停车位问题,小组合作考虑向市政府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案,形 式为反映信,请按格式要求注明事由及建议举措。我 选取其中一组的反映信通过市政府“市长信箱”窗口公开提交。
活动二:3天后,反映信引起市长重视,转相关部门处理。受理部门专门就此事予以答复,且电话回访。我很欣慰,政府做出了积极回应。可见,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值得信任。为此,请同学们再写一份回信,或求助,或建议,或表扬,实事求是地行使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
过后,反思本课的处理方式,我感觉从事关家长和学生切身利益的现实困扰等具体细微的问题切人,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引导 他们全程体验网上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使学生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这无形中使“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人民当家做主”的含义。当学 生真实地感受到政府的积极作为,亲身体验了与政府的密切互动,强化了他们对政府职能发挥的强烈认同,思维自然在参与和体验中得到升华。
训练学生思辨能力,重在分析、判断、推理和辨别社会问题和现象。课堂内的小组合作探究远远不够,还需要就此开展相应的模拟体验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尝试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培育“理性评判、学会质疑、鼓 励探究”的科学精神中进一步提升公共参与能力,从 而在参与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中有效培育公共参与素养。
例如,教学《政治与法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时,我组织学生模拟市公安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体局等,从操作层面针对“骑乘电动自行车必须戴头盔”法令开展模拟听证会,引导学生站在各自立场考虑各类人遵守法令的难度。听证会后,学生更能体会到交通警察工作的辛苦和不易,纷纷自觉行动起来,印发宣传单,劝告不守规则的骑行者,以实际行动支持交警的工作。
三、从社会实践中提升参与品质
培育公民的公共参与素养,除了学生的热情投人和生活场景贴近学生实际,使思政理论知识更容易为
学生所接受外,还需要开展课外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紧贴现实需求,强化和加深学生在课内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体会。通过真实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规范有序、合法合规地参与活动,于知行合一中凝聚责任共识,使学生在课后实践作业的完成中,融合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拓宽学科视野,丰富生活体验.让公共参与素养落地。
教学《哲学与文化》“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社会调查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南通蓝印花布技艺博物馆,了解 蓝印花布的历史演变,寻蓝印花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探访南通家纺城作坊,现场观摩蓝印花布的制作流程,并要求学生在观后感或调查报告中思考:我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哪些贡献?这种拓展思维任务使学生非常兴奋,纷纷讨论并自觉行动起来。学生于课后走访专家、查阅资料,对蓝印花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一个个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想法在头脑风暴中产生。通过分析可行性,学生最终趋向于制作蓝印花布系列抱枕这一兼具商业价值的开发思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主提炼和回答如下探究问题:(1)你对当前蓝印花布的知名度满意吗?你 希望蓝印花布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吗?(2)我 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向相关政府部门宣传和介绍蓝印花布这张名片?(3)我如何为蓝印花布的宣传尽一分力?(4)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给我们带来哪些政治学、哲学启示?令人欣慰的是,学生在确定制作抱枕后立即行动起来,从面料的染工艺、辅料选择、成本核算、工艺稳定性等方面着手,发动家长亲戚出谋划策。小小的抱枕上还结合中国象形字抽象出“四君子”(松竹兰梅)的图案,更具吸引力。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经过这番行动,学生对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投身和开展政治参与早已形成自觉理念和行动,一个个都化身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宣传者。
凸显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性是持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经济与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的运行”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事先联系合适的目标企业,搭建校企平台,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的性质、运作理念及管理方式等,确立依照市场规则
2021年第3期 1周‘爲肀袭考
|共话素养[■
中篆过%教学参考
E-m ail : zhongzhengcan8197@ 163
在哲学与P[学共掘中
培育科学精神
发展企业的理念,在拓宽经济知识的同时丰富和完善 知识结构。
四、使教学评价凸显开放多元
2020年修订版课标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开放的多 元化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包含社会参与能力在内 的核心素养发展和提升状况,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具体做法如下:
搭建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将课堂与课外教学评 价、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以学生自评、生生 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形式展开。构建融知识、行为与价 值评价于一体的考核评价方式,综合卷面测验、活动 考评、情境测评三种形式,最终以星等、评语等非量化 考评形式呈现,完成对学生知识、行为和价值的评价, 使学生明确自身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情况,使教师也 能更清晰地对标学科育人目标改进教学。
提倡将评价贯穿学习过程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 实和培养阶段。以我设计的“有序政治参与”中“学校 周边交通堵塞问题研究”议题为例,涵盖三个环节。 前期调研阶段,学生设计问卷并实行调研;数据分析 阶段,提出并撰写治理方案;交流分享阶段,对比辨析 并深化完善方案。各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量指 标侧重各不相同。前期调研阶段,观察学生的调查沟 通能力及有效搜集能力;数据分析阶段,从数据中提 炼有效话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交流分享阶段,观察学 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及融合创新能力。
力求创设蕴含学科特点且符合社会生活实际的 评价情境.以合理可行的原则选择情境,依据多个维 度对社会现象做出多角度分析和评价,让学生在对不 同利益诉求观点的分析、辩护及反驳中提升思辨能
力。调查研究、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应更侧重于学生在 活动中的表现,而模拟体验类活动则更侧重于学生表 现出来的课堂参与度、思考和发言的水平。既评价学 生在活动中的外在素养表现情况,如交流展示的书面 材料、学生参与积极度的评价;也评价学生的信息搜 集整合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创新开拓能 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凸显学科素养渗透下的教学实 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培育学生公共参 与素养、助力学生生命生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担当学生素养提升的引路人、思维训练的引 导者和成长成才的铺路石,使学生扎根热土、情系家 国,努力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追梦 青年。
(本文编辑:贺瑤瑶)
(225400 江苏省泰兴中学)
□周林松
摘要: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精神表现为运用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正确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而哲学教学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重要途 径。科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们长期的科学 实践活动。同时,哲学与科学有着密切联系,具体科 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
展具 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本文从走近科学实 验、追溯科学革命、掌握科学方法三个维度,通过哲学 与科学对话,探析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培育。
关键词:科学精神;哲学;科学《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我国公民的科 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 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这一规定 与课程哲学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相契合。思想政治 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特征,而学科融合让思政 育人有深度、有广度。在哲学与科学共振中培育科学 精神,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走近科学实验,坚持崇真求实态度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 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积淀。科学家竺可桢在《科学之方 法与精神》一文中指出:“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 是探求真理。”立足实践追求和检验真理是秉持科学 精神的前提要求,而实验是科学认识的一种基本方 法,实验精神则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
学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呈现人类首张黑洞 照片面世的情境。百余年前,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率 先对黑洞做出预言。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 洞照片面世,直接证明黑洞的存在。200余位世界各 地的科学家历时两年,通过分布在世界各地8座射电 望远镜的联合观测,收集并整合相关数据,产
生了黑
1/
13
2021年第3期
1周•名十袭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