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一)
经典国学再现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我是小助手
1.初:人生之初。
2.性:品德,道德。
3.本:本来,原来。
4.性:天性。
5.习:性格。
6.苟:如果,假使。
7.迁:改变。
8.道:方法。
我是小翻译
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性格也相差不多,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所受的教育有差别,人的性格习惯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异。孩子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天性就会改变。教育有许多种方法,可是最重要的要专心致志,能够坚持长久。
考考你的智慧
1.请你用直线在选文中画出一组反义词。
2.“性乃迁”的意思是(  )
A.天性就会改变。
B.性格就会迁移。
C.天性会迁移。
3.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呢?请你在下面说法合适的后面的括号中打“√”。
(1)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2)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致志,一刻也不能放松。(  )
弘扬传统文化
田子退金
孩子如果不能好好教育,天性就会发生改变。教育孩子,家长一定要持之以恒。
不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宰相叫田子。他做了三年的宰相,他不做宰相之后2013北京中考英语将他当宰相的三年间得到的两千两黄金献给他的母亲
母亲问田子:“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黄金的?”FDMA田子说:“这是我当官所得的报酬。”
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你这个样子做官,不是我所期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作为作家的大臣,不忠诚,那么也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你把这些金子拿走。”
田子惭愧地走出家门,接着,他去齐王那里退还qqmingzi黄金,请求让自己进监狱。齐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惠大义,就免了田子的罪,再次任命他当宰相,还把黄金赏给了他的母亲。
约翰杜威从此,田子为官清廉,很受百姓的喜爱。
这个故事就教育我们因为后天的环境,我们的天性会发生改变,因此,我们一定要接受良好的教育。
(二)
经典国学再现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我是小助手
1.孟母:孟子的母亲。
2.邻:邻舍。
3.处:居所。
4.机:特指织布机。
5.杼:织布机上牵引线的子。
6.义方:好的方法,家教。
7.名:姓名后名声。
我是小翻译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快要织好的布来教育孟子,告诉他做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就不能做成功。五代时,燕山有个叫窦禹钧的人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美名远扬
考考你的智慧
1.文中讲述了哪两个人教育孩子的故事呢?选一选。(  )
A.孟子和窦燕山  B.孟子的母亲和窦禹钧   
C.孟子的母亲和窦燕山  D.孟子和窦禹钧
2. 选文中最后一行的“子”指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窦燕山的孩子。
3.根据选文,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孟子的母亲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底。(  )
(2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能够好好学习,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
(3)窦燕山有三个孩子。(    )
(4)文中的“窦”是窦禹钧。(    )
知识链接
我国古代十分讲究礼制,家庭有礼,官府有礼,堂上更有礼,所以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孟子小时候在学堂里,除了识字外,还要学习揖让揖退,这些都是朝堂上的规矩,比作,姿
势都有规定,不合礼制轻者斥责,重者处刑。
弘扬传统文化
孟母三迁
在老师和家长严格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要理解,因为这是为我们好,让我们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孟子小时候和母亲住在一块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了,就皱起眉头,想:“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母亲带着孟子搬到集市,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
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次他们家的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北京国安球票送去上学。
有一天,孟逃学了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玩够了回来,母亲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心里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严格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三)
经典国学再现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我是小助手
1.教:指家庭教育。
2.过:过错。
3.教:老师的教育。
4.严:教育的方法。
5.师:教书先生。
6.惰:懒惰,懈怠。
7.宜:应该,适当。
8.幼:幼年,小时候。
我是小翻译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不好好教育,是父的过错。如果对学生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的。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
考考你的智慧
1.“非所宜”中的“非”是什么意思?(  )
A.不  B.错误  C.是非
2.请你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幼——(    )  松——(    )
3.关于选文,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需要家庭和老师的教育。
B.教师教育孩子要严格。
C.我们小孩子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这样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弘扬传统文化
神童变庸人
“幼不学,老何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北宋的时候,有个人叫方仲永他长到五岁,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可是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一首诗,写得非常好。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