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错误
      错误  教学设计  1课时
课    题
          错误
课  型
新授
1.自主学习,了解作者生平和“清丽婉伤”的诗歌创作特。 
2.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提高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的能力。 
3. 激情投入,联系生活,体会诗人中国式“凄美幽怨”的情感。
重点
难点
品读意象,体味意境
内 容 分 析
修改意见
 
预习培训:
1、先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大意,借助工具书初步通译全文。
2、借助导学案明确重点预习内容,将疑难点用红笔在原文中用红笔勾画,准备研讨质疑。
3、在充分预习的的基础上,认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梳理内容,疑难处红笔做好标记。
课前小组长培训
1.检查小组成员《错误》学案完善情况,督促成员认真修改,出自己不会的知识,提前画出来,讨论时直击重点,节省时间。
2、督促小组成员准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学案、典题本、课本、双笔等。
授课安排
            【预习课】
一、 作者简介: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郑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1963年郑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 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教师。 
  郑愁予的诗以婉约见长,她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这首《错误》便是这样。此诗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诗,列出能够唤起你心中亲切联想的中国式的意象?
(课件展示4) 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青石的街道向晚。
2、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 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频洲”啊。
              【探究课】
一.课前演讲:
《错误》配乐朗诵
二.陈述学习目标
三.导入新课:
四.自主探究,思考领悟:(12分钟)
自主品读诗歌,完成探究案题目。
探究一、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一过程拍一部电影短片,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你脑海中的画面:
时间:
地点:
人物: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
探究二、如何理解“三月的柳絮不飞”和“三月的春闱不揭”?
探究三、为何说是“美丽的错误”,有何表达效果? 
大屏幕出示探究分工及指导。
五.合作探究,交流讨论:(12分钟)
自由组成学习团队,合作探究题目,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特点,体会诗歌感情。展示组A1主讲,B1帮助。边听边整理导学案。
六.质疑答疑,点拨提升:(15分钟)
针对后黑板的探究内容,自由点评,质疑答疑。
探究一、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一过程拍一部电影短片,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你脑海中的画面:
  时间:
  地点:
  人物: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                                                                         
                                                                         
  时间:黄昏时分,火红的夕阳正放射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慢慢向西天坠去。它的光辉照射着青石铺就的街道上。 地点:江南一小镇上。 人物:骑马的游子,女子。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蓝衣青年。那就是“我”,诗中的主人公。渐渐                  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我”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起风了,“我”的发丝微微地飘扬了起来。  然后镜头转到小巷中长满藤萝爬山虎的青石墙。 看着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听到“我”在轻轻吟诵席慕容的“如果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镜头转到小巷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楼下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但她充耳不闻。  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 略一迟疑,随即她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  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     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但,那张脸,却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   
探究二、如何理解“三月的柳絮不飞”和“三月的春闱不揭”?   
  明确:一解\思妇期盼的远人没回来,她把自己的心窗紧紧关闭,在心灵的深处,把自己的深切思恋深深地压制着,满含的一腔寂寞禁锢在心灵之愁城。令人婉叹! 
  二解 春天、三月有关的“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来了,思妇却视而不见。以春天的烂漫来反衬思妇的落寞
探究三、为何说是“美丽的错误”,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美丽的错误”原本就是矛盾的,但也是全诗神来之笔。“达达的马蹄”声与她越来越近,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喜悦,确实是美丽的。但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驻足,因此期盼而不能相见,无疑是个“美丽的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错落跌宕之势。                 
七.成果整理,巩固落实:(5分钟)
将探究成果,整理到导学案上。
八.再读诗歌,总结感悟。
九.课堂小结。
                 
                   
认真阅读,了解作者,背景,及相关诗歌知识。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感情。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音韵、结构特点为。
要对学习目标进行简单必要的阐释,明确重难点。
自主探究成果展示,提高自主探究效果。
老师密切关注各团队的探究学习过程,适时引导点拨。
边听边整理
教师强调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引导学生努力实现智慧整合。
自由点评,画出重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修改提升。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总结答题方法和思路。
学科班长要注意回扣学习目标,进一步点明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