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地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地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
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赏 析
一、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弄清该篇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对于文章的赏析与了解是必须而且是极为重要。抗战时,作者的父亲到前线,他独自和母亲住。因战地不停的转移,他从小就懂得流亡,从江南到江北,又从江北到江南,每天与一位不停盼望丈夫归来的妈妈相依为命。二十岁左右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美丽的错误>。 由此可知这首诗,是作者捕捉妈妈期盼父亲归来的心情,转化而来的一则真情浓意的佳构。所以诗人认为这首诗的成功并不在构思、音韵或警句,而是表达了中国传统闺怨诗的人道精神。
这种闺怨诗是过去许多主要诗人创作的题材,而且常是他们的代表作,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这种知性创作往往和诗人的生活际遇、时代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文学的鉴赏活动是透过读者的想象和体验,做「再创造」的过程,进而了解作品中的弦外知音、韵外之致。但也因个人的阅历及体验不同,角度的切入有异,有时会引出比作者的原意更丰富的意境,但有时也会曲解背离作者的原意。像这首诗,有人就认为是代表一种政治现象,并曲解为一种过客思想,是对台湾没有感情的象征。
作者认为:这种「部落意识」不是为了诗的真正内涵,而是为政治现象服务的观点,这种观点假借新的概念价值,会将人类许多精美的文化「异化」,对人类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在鉴赏一篇文学作品,若能先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自能免于走偏或误解而成「不美丽」的错误。
二、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思想理路:
(一)传统闺怨诗都由正面描写,诗的视角为守空闺的少妇或女子,而<错误>一诗的视角则移为过客身上,视角的转换,为全诗别出心裁的地方。
(二)<误错>这首诗,开始的两行比其它行低二格,这二行是此诗的小序,用来说明写作的旨意,有「自序」意味。「我打江南走过」--暗示我是「过客」不是「归人」,同时这句短句也暗示「走过的匆匆」;「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写思妇的春意满怀,结果过尽千帆皆不是的肠断,如莲花几度绽开、凋零,几度灿美、消损与和莲花般对爱情的坚贞自守。同时这句长句,以音响的延伸暗示意义:季节漫长,等候亦似漫长。
(三)第一段「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一方面交代事件发生时间背景,一方面则以外在的景物暗喻内在的心境。情人是「东风」,思妇是「柳絮」,情人「不来」,所以思
妇的心「不飞」。情人的「跫音不响」所以 思妇的「春帷不揭」,显示女子对情爱的坚定与执着。接着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来形容女子坚贞自守的心。这三句譬喻句,从「城」而「街」而「窗」,由大而小,有层递中的递减效果。??????????????
(四)由于「你底心就好像东风不来柳絮不飞」,「你的心就好像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因此,「我达达的马蹄」才有可能造成「美丽的错误」。第二段的首句呼应了「跫音不响,春帷不揭」,马蹄既来,春帷揭开,这是喜悦,这是美丽,然而这也是个错误。因为「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思妇难掩失望之情,期盼多时却仍然落空,跫音久不来,来的却是过客的达达马蹄声。且一再重复这个「美丽的错误」让「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怎不令其肠断。(句末的删节号可做如此联想)
(五)「错误形成」的几种看法:
1、只因思妇的心扉有所属,他也另有所盼,误过客跫音为「归人」。
2、「我」极可能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然而「我」只是过客「打从江南走过」并不停留,她误会自然又失望又伤心,「美丽的错误」是「我」一手造成。
3、错误不是「我」也不是「女子」,而是两人在时空交错中,没有「交集」,错失良机。一方面她「心扉紧掩」造成「归人」变成「过客」;一方面「我」看到「春帷不揭」,以为她另有所盼,不敢作「归人」,只好又当「过客」。???????
前序? 我打从江南走过?????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时间 --三月?????????? 地点 --江南--城--街道--窗? ????错因 --春风不来? -- 寂寞的城??? 果?--柳絮不飞? --青石的街道向晚?? 误因 --跫音不响? --???????? 果 --春帷不揭? -- 窗扉紧掩?? 因--不是归人是过客的马蹄声
三、探究作品艺术之美
(一)空间的处理:? 本诗的布局在于运用时空变化、时间由长变短;空间由大景到小景,由远景到近景的焦点层递,与唐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层是广大的江南背景,江南令人兴起丰富的联想,尤其采莲歌的联想。第二层空间压缩到小城,也是女主角等在季节里的所在地。第三层镜头移转到街头,青石的街道。第四层是帷幕与窗户,这令人联想起<古诗十九首>的「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有限空间的无限哀愁。最后焦点投注于马蹄,而且由前面的视觉印象陡变为听觉印象。结果是一个不会驻
足的过客--镜头又渐拉远,窗扉、春帷、街道、小城……。最后回到江南广袤的空间,而与首行「我打江南走过」呼应。
(二)意象的经营:??? 吴战垒在<<中国诗学>>中给「意象」的定义是:? 「意象」就是寄意于象,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为情感到一个客观对应物,使情成体,便于观照玩味。从语义的角度说,意象是诗歌抒写情志最基本的意义单位,是诗歌语法中的「词」?? 诗歌是诗人内在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投射,意象是诗人透过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诠释,是诗人的形象思维。是诗的主体,是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诗的生命的活细胞,没有意象也就没有诗。简单的说,意象是诗中有意味的具体形象,或者说是显现在句象的意味,是「意」与「象」的融合。郑愁予善于转化传统诗词的意象,撷取其中最为引人的词汇,加以活用。此诗中「江南」、「莲花」、「柳絮」、「青石」、「向晚」、「跫音」、「春帷」,都是古诗旧词习见的意象,将其转而铺排出古典婉约之美。? 这部分是情意教学极为重要的地方,讲授时,当与修辞技巧结合,藉由意象的安排,做诗中语感的联想,指导学生经由触发进而体悟物外之趣与情意的学习
(一)??? 莲花:象征思妇貌美、圣洁、坚贞,郑愁予用莲花的绽放和凋落,来比喻思妇
容貌的明亮和黯淡。「开放」比喻在期待中的喜悦,「凋落」则是等待落空时的灰心失意 (二)?? ?江南:令人兴起丰富热闹的联想,杏花春雨的江南,莺乱飞的江南,摇橹声中的江南,采莲歌声的江南,用来对比映衬思妇失望的寂寞孤冷。
郑愁予错误(三)? ??东风、跫音:象征美丽希望的来源--归人。
(四)?? ?向晚、春帷:象征思妇心境。
(五)?? ?柳絮:象征女子芳心。比喻思妇的等待如同柳絮守候东风般,想做一季的飞扬。「东风」「柳絮」之意象虽陈腐,但藉由「不飞」「不来」,使最传统的意象拨见为最现代的敏感,而在诗意背后,隐见一段动人「本事」。
(六)??? 青石:象征女子坚贞,在彩心理学上,「青」属冷系,给人清冷、凄凉的感觉,配合黄昏时空荡荡的石板路,其清冷、凄凉愈加强烈,为全诗伏下情感的基调。(三)修辞的营造:??
1、譬喻:(1)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莲花」喻其贞定,「开落」依季节的反复及心中希望的升起、幻灭。(2)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寂寞的城
」喻女子在寂寞的守候中「以礼自防」,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3) (你底心)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喻寂寞、落寞及青春不再、无人造访。(4)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喻自我世界的极度封闭(比小小的寂寞的城更进一层)。
2、象征 :(1)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象征等待中的女子永只钟情于某人,只有某人的出现才使他心绪飞扬,整个人活起来。(2) 春帷不揭--象征女子之坚贞。(3) 窗扉紧掩--象征女子之坚贞。(4) 寂寞的城--象征女子之空寂。(5) 青石的街道--象征女子之坚贞。?
3、映衬:(1)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与不是,过客与归人形成对比。 ??
(2)美丽的错误--思妇满怀欢欣,以为最「美丽」的「跫音」,没想到当雀跃迎上时,却是晴天霹雳的「错误」过客。
?
4、排比: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
(四)句法的表现
1、倒装句:
(1)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正常语序为「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
(2)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正常语序为「你底心是紧掩的小小窗扉」。
将词组从原来的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的「移位变形」笔法,是现代诗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如「稳稳抓住一个世界的下墬」,「下墬」经过移位变形后,我们立刻可以感受「下墬」的力量。凡是移动句首或句尾词组的变形,都可能引起主题或焦点的改变。[7]「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是时间副词移置句尾,还原为「恰若向晚(的)青石的街道」,如此只是平淡的摹状街景,失去时间的渐进性。移位后暗示「思妇」心境随着青石街道渐渐向晚,暮
渐渐四合而寂寞起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