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启蒙小学语文的一段平常课文,但值得聪明人考虑。有人问德摩斯尼斯:演说家成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他回答是:举止表情。其次呢?举止表情。再其次呢?举止表情。(注1)说这话的德摩斯尼斯最知道他本人天性就不具有他本人推崇的这个优点。奇怪的是:演说家的这部分条件只是表面的,比不上演员的才能,但居然被吹捧得如此高,高过其他高贵的条件,如创新,雄辩,以及其他。不,简直就独一无二,惟我独尊!但原因很简单:一般地说:人的本性中,愚蠢多于聪明,所以人的心灵或天赋最能接受愚蠢。在国务活动中勇敢也是这样,与举止表情的上述情况惊人地相似。第一是什么?勇气。第二,第三是什么?勇气。(注2)不过勇气是无知与卑贱的产儿,远不如其他条件重要。然而这种勇气是那些理智浅或者胆识弱的人们迷信与依靠的;而理智与胆识是最重要的条件;此外,这种勇气也是聪明人在弱势时所优先考虑的。所以我们看见,这种勇气在大众的(popular或意译“民主的”)国家里创造奇迹,但在君主立宪的(或直译“有议会与君主的”)国家较少作为;这种勇士刚进入角就有成就,但很快就失败;因为勇气最不能保证诺言。如同江湖上有骗子郎中,政坛上有政治骗子;担任伟大的革新任务的人也许在两、三件事情上是幸运的,但他们缺少科学背景,所以不能善始善终….(这里省略了一段。译者注)显然,在非常理智、思想高明的人看来,胆大的人们是有趣的;而且对于平常人来说,匹夫之勇也难免荒谬可笑。因为,如果荒谬是嘲笑的对象,那么过分大胆(或直译“伟大的勇气”)很少没有某些荒谬成分——这是不用怀疑的。特别是一个大胆的小伙,当他丧魂落魄,惊慌失措,看上去更是有趣。因为这时他面如土,呆若木鸡,也需要借此稍微缓解一下羞愧难言的慌乱心情;但如果是一些大胆的成年男子,在类似的情况下他们就会陷入僵局,像国际象棋上双方对峙那样,虽然并无什么对手,
但棋子不能动,棋局不能继续。这后一种情况比较适合讽刺文学,而不适合严肃的科学。应该重视一点:勇气总是盲目的,因为它看不见危险与困难。因此,它很不适于决策帷幄,但很有益于执行任务。因此,要正确使用这样的勇士:他们决不能做第一把手,只能做第二把手,而且要在别人的领导之下。因为决策时最好能预先考虑到危险;而执行中就要不怕危险,除非危险非常大。
(注1)德摩斯塞尼斯Demosthen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希腊的政治家与演说家。Action“举止”在演讲中主要是“表情”与“手势”。参见《论外表聪明》。
(注2)civil business译成“国务活动”,指“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参见《论真理》等篇。
OF BOLDNESS论勇敢(逐句配置译文)
It is a trivial grammar school text, but yet worthy a wise man’s consideration. 下面是启蒙小学语文的一段平常课文,但值得聪明人考虑。Question was asked of Demosthenes: “What was the chief p art of an orator?” He answered: “Action.” “What next?” “ Action.” “What next again?” “Action.”有人问德摩斯尼斯:演说家成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他回答是:举止表情。其次呢?举止表情。再其次呢?举止表情。(注1)He said it, that knew it best; and had by nature himself no advantage in that he commended. 说这话的德摩斯尼斯最知道他本人天性就不具有他本人推崇的这个优点。It is a strange thing that that part of an orator, which is but superficial and rather the virtue of a player, should be pla
演讲家ced so high above those other noble parts of invention, elocution and the rest: nay almost alone, as if it were all in all. 奇怪的是:演说家的这部分条件只是表面的,比不上演员的才能,但居然被吹捧得如此高,高过其他高贵的条件,如创新,雄辩,以及其他。But the reason is plain. There is in human nature, generally, more of the fool than of the wise, and therefore those faculties, by which the foolish part of men’s minds is taken,
are most potent. 不,简直就独一无二,惟我独尊!但原因很简单:一般地说:人的本性中,愚蠢多于聪明,所以人的心灵或天赋最能接受愚蠢。Wonderful like is the case of boldness in civil business. 在国务活动中,勇气也是这样,与举止表情的上述情况惊人地相似。What first? Boldness. What second, and third? Boldness. 第一是什么?勇敢。第二,第三是什么?勇敢。(注2)And yet boldness is a child of ignorance and baseness, far inferior to other parts. 不过勇敢是无知与卑贱的产儿,远不如其他条件重要。But nevertheless, it does fascinate and bind hand and foot of those that are either shallow in judgment or weak in courage, which are the greatest part; yea, and prevails with wise men at weak times. 然而这种勇敢是那些理智浅或者胆识弱的人们迷信与依靠的;而理智与胆识是最重要的条件;此外,这种勇敢也是聪明人在弱势时所优先考虑的。Therefore, we see it has done wonders, in popular states; but with senates and princes less; and more ever upon the first entrance of bold persons into action than soon after, for boldness is an ill keeper of promise. 所以我们看见,
这种勇敢在大众的(popular或意译“民主的”)国家里创造奇迹,但在君主立宪的(或直译“有议会与君主的”)国家较少作为;这种勇士刚进入角就有成就,但很快就失败;因为勇敢最不能保证诺言。Surely, as there are mountebanks for the natural body, so are there mountebanks for the political body: men that undertake great cures perhaps have been lucky in two or three experiments, but want the grounds of science and therefore cannot hold out。的确,如同江湖上有骗子郎中,政坛上有政治骗子;担任伟大的革新任务的人也许在两、三件事情上是幸运的,但他们缺少科学背景,所以不能善始善终….Certainly, to men of great judg ment, bold persons are a sport to behold; nay, and to the vulgar also, boldness has somewhat of the ridiculous. 显然,在非常理智、思想高明的人看来,胆大的人们是有趣的;而且对于平常人来说,匹夫之勇也难免荒谬可笑。For if absurdity be the subject of laughter, doubt you not, but great boldness is seldom without some absurdity. 因为,如果荒谬是嘲笑的对象,那么过分大胆(或直译“伟大的勇敢”)很少没有某些荒谬成分——这是不用怀疑的。Especially, it is a sport to see, when a bold fellow is out of coutenance; for that puts his face into a most shrunken and wooden posture; as it must; for in bashfulness, the spirits do a little go and come; 特别是一个大胆的小伙,当他丧魂落魄,惊慌失措,看上去更是有趣,因为这时他面如土,呆若木鸡,也需要借此稍微缓解一下羞愧难言的慌乱心情;but with bold men, upon like occasion, they stand at a stay; like a stale at chess, where it is no mate, but yet the game cannot stir. 但如果是一些大胆的成年男子,在类似的情况下他们就会陷入僵局,像国际象棋上双方对峙那样,虽然并无什么对
手,但棋子不能动,棋局不能继续。But this last, were fitter for satire, than for a serious observation. 这后一种情况比较适合讽刺文学,而不适合严肃的科学。This is well to be weighed that boldness is ever blind: for it sees not dangers and inconveniences. 应该重视一点:勇敢总是盲目的,因为它看不见危险与困难。Therefore, it is ill in counsel, good inexecution, so that the light use of bold persons is that they never command in chief, but be seconds, an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others. 因此,它很不适于决策帷幄,但很有益于执行任务;因此,要正确使用这样的勇士,他们决不能做第一把手,只能做第二把手,而且要在别人的领导之下。For in counsel it is good to see dangers; and in execution, not to see them, except they be very great. 因为决策时最好能预先考虑到危险;而执行中就要不怕危险,除非危险非常大。
《译后随笔》文章开头由演说家的“姿势”(action)这种表面的、次要的、但并非不重要的演说技巧,引伸到政治家的“勇气”或“大胆”,实际上就是给“勇气”或“大胆”定了位。原文action 这里不表示“行动”、“行为”之类常见的意义,而是表示(运动员、或演员等的)“姿势”(见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新英汉词典》)。顺便提一下:目前全国通用的初中英语教材里多次出现的词组action movie,应该译成“故事片”(书里没有译文),而不是“动作片”或“动画片”,因为action表示(故事、小说的)“情节”。(也见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新英汉词典》)
“勇气”或“大胆”作为一种“心态”、即人类的心理现象,颇像“野心”,也与“野心”密不可分。在以上几篇,培根明确认为“真、善、美”是人类的重要美德;他把《勇气》看成有利有弊的心理现象,只可以、也必须适当地加以利用。请读原文:
Wonderful like is the case of boldness in civil business. What first? Boldness. What second, and third? Boldness. 在国务活动中勇敢也是这样,与举止表情的上述情况惊人地相似。第一是什么?勇气。第二,第三是什么?勇气。(注2)
紧接着,培根就明白地指出“勇气(boldness)是无知与卑贱的产儿,远不如其他条件重要”。“其他条件”显然是指“真、善、美”等。紧接着的一句是:“然而这种勇气(能)诱惑与俘虏那些理智浅或者胆识弱(shallow in judgment or weak in courage)的人们”;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英语boldness与courage 这两个同义词的重要差别。我们这里有意不把二者一律译成“勇敢”(虽然在别的情况下可以这样),而分别译成“勇气”(或“大胆”)与“胆识”(或“勇敢”)。甚至有时可以把boldness译成“匹夫之勇”。请读原文:
And yet boldness is a child of ignorance and baseness, far inferior to other parts. But nevertheless, it does fascinate and bind hand and foot those that are either shallow in judgment or weak in courage, which are the greatest part; yea, and prevails with wise men at weak times. (不过勇气是无知与卑贱
的产儿,远不如其他条件重要。然而这种勇气是那些理智浅或者胆识弱的人们迷信与依靠的;而理智与胆识是最重要的条件;此外,这种勇气也是聪明人在弱势时所优先考虑的。不过勇气是无知与卑贱的产儿,远不如其他条件重要。)
需要说明一点:在词典里,形容词bold可以表示褒贬两种意义。表示“褒”时,译成“大胆的”、“勇敢的”;表示“贬”时,译成“冒失的”、“卤莽的”。所以抽象的名词boldness也相应地可以表示这两种褒贬意义。但名词courage与相应的形容词courageous在词典里就只表示“褒”的意义:“勇敢”、“英勇”、“无畏”之类。
有趣的是:在培根这里,使用多次的boldness都表示“贬”,使用一次的courage表示“褒”。但汉语的“勇”字是中性词,可以褒贬两用。所谓“有勇无谋”,是愚昧无知者之勇。所谓“匹夫之勇”,是地位卑贱者之勇;而“有勇有谋”或“智勇双全”,是所谓“儒将”之勇,智者之勇。这里我想起了汉语有关的成语与格言。孔子说“知耻近乎勇。”
老子说:“民不畏死,乃何以死惧之!” 不怕死当然是最大的勇敢。夏明翰烈士视死如归,他写的诗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勇敢是军人最重要的素质。所谓英勇战斗,士气高昂。“两军相遇,勇者胜。”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有两句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宋朝名将岳飞的如下名言我从小就知道,至今不忘:“文官不要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
矣。”此外如“无私才能无畏。”“艺高人胆大。”“初生牛犊不怕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等等,都从某个方面说明“勇敢”或“勇气”产生的动力或来源,动力有物质的、精神的、伟大的、渺小的、正确的、错误的,等。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三者中,孔子最重视“仁”,其次是“智”,最后是“勇”。“善”或“仁”是大家都提倡的。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培根也把“善”或“好”定义为“有利于别人的幸福,希腊人把它叫做‘仁爱’。” “仁(爱)”、“智”、“勇”这三个汉字译成英语分别是love,wisdom ,courage。有趣的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有人写文章纪念他,标题就是:What Has Einsteim Left
Us---Wisdom, Courage and Love(爱因斯坦留给我们什么——智、勇、爱)。请注意:“勇(敢)”这里译成courage,而不是boldness。
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等强调“真”与“美”;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企业家、商人等强调“智”和“勇”。
勇敢courage是伟大政治家的必备品质。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得·肯尼迪(1917——1963年,是美国最年轻的一位总统,可惜他遇刺身亡),他写的一篇优秀散文《Courage》震撼人心,因为它是用心(心灵或良心)写成的、后来又用生命与鲜血证明与履行了他生前的这个勇敢、智慧、高
尚(即勇、智、仁)的誓言或承诺。我把原文连同我的译文附在下面:
COURAGE勇敢
John Fitzgerold Kennedy
The courage of life is often a less dramatic spectacle than the courage of a final moment, but it is no less a magnificant mixture of triumph and tragedy. A man does what he must ---in spite of personal consequences, in spite of obstacles and dangers and pressures---and that is the basis of all human morality. 人生的勇敢常常不如临死前(或直译“最后时刻”)的勇敢那样富于戏剧性,但其意义并不亚于以胜利结束的悲剧。不管个人的结局如何,也不管有多少障碍、危险和压力,一个人做他必须做的;——这就是全部人类道德的基础。(政治家肯尼迪把勇敢放在人类道德的首位。译者注)
To be courageous --- equires no exceptional qualification, no magic formula, no special combination of time, place and circumstance. It is an opportunity that sooner or latter is presented to us all. Politics merely furnishes one arena which imposes special tests of courage. 勇敢不需要特别的品质,神奇的法则,时间、地点、环境特殊的结合。勇敢是一种迟早会在我们大家面前出现的机会。政治只是为特殊考验勇敢搭起一个舞台。(这又一次证明“勇敢”与“胆识”对政治家的特殊重要性。译者注)
In whatever arena of life one may meet challenge of courage, whatever may be the sacrifieces he faces if he follows his conscinence--- the loss of his friends, his fortune, his contentment, even the esteem of his fellow men---each man must decide for himself the worse he will follow. The stories of past courage can define the ingredient ---they can teach, they can offer hope, they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But they cannot supply courage itself. For this each man must look into his own soul.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一个人可能遇到对勇敢的各种各样挑战,如果他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他可能面对各种各样的牺牲(他失去朋友、财产或幸福、快乐、甚至同伴的信任),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决定一条最坏的道路。历史上的勇敢故事能够给勇敢定义,能教导人们,能希望人们,能鼓舞人们;但不能提供勇敢本身。为此每一个人都必须审视自己的灵魂。(“决定一条最坏的道路”指“献出生命”,也就是“视死如归”;肯尼迪不愿明说,但他义无返顾,因为他已经“审视自己的灵魂”。译者注)
培根的文章里有一段特别难懂。难点反而出在乍看十分容易的一个单词:sport。先看原文:Certainly, to men of great judgment, bold persons are a sport to behold; nay, and to the vulgar also, boldness had somewhat of the ridiculous. For if absurdity be the subject of laughter, doubt you not, but great boldness is seldom without some absurdity. Especially, it is a sport to see, when a bold fellow is out of countenance; 显然,在非常理智、思想高明的人看来,胆大的人们是有趣的;而且对于平常人来说,匹夫之勇也难免荒谬可笑。因为,如果荒谬是嘲笑的对象,那么过分大胆(或直译“巨大的勇气”)很少没有某些荒谬成分——这是不用怀疑的。特别是一
个大胆的小伙,当他丧魂落魄,惊慌失措,看上去更是有趣;
这里两次出现名词sport。此词是读者最熟悉的,它的多数形式表示“运动”,但培根这里用单数形式,表示“娱乐”、“消遣”之类意义。因此我们译成“有趣”,与“可笑”对比。在原文:bold persons(一些大胆的人)与a bold fellow(一个大胆的小伙)的两种情况也都形成对比。所以,译者遇到自己不明白意思的句子,就要注意这些地方,特别是像sport这样熟悉的词,它既然在这里肯定不会表示“运动”,那么它很可能表示别的意义,这时就要查词典。
刚才(2007年11月11日晚上7点半)收看中央电视台10频道《人与社会》播放消防队的救火场面,标题是《勇敢的故事》。这是今年夏天沈阳洪于区飞机场附近的那场大火。火势很大,危及飞机场。十四个消防分队的几百队员在中队长和指导员的亲自带领下,一起上阵,勇敢奋战。他们两次向大火冲击,冒着牺牲的危险。第一次冲击冒着苯液罐爆炸的危险,当队员们按照命令撤出火区几分钟后,一个盛有苯的液化气罐爆炸了,浓烟滚滚,火龙冲天,气浪把直径长两米的一个大铁盖,抛向了五百米以外。中队长本人几乎遇险;第一次冲击中,流淌在队员脚下的苯液着火燃烧,遍地的火苗把队员们包围,大家纷纷从火海中突围。他们机智勇敢,经过连续奋战六小时,终于把大火扑灭,保护了停泊五架飞机的飞机场。我们的消防战士赴汤蹈火、出生入死的救火场面与他们英勇的身影至今历历在目,不时地还浮现在我的脑海。
刚才(2008年3月13日下午3时)收看了CCTV《新闻频道》董倩“面对面”专访今年5月底即将赴任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顾问兼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这是一次内容丰富、情理交融、酣畅淋漓的专访与对话。访问者有的放矢,思路明确,步步深入;受访者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分寸恰当。我是第一次听到关于林毅夫先生的“自我介绍”,也是我生平听到的最好水平的“访谈”之一,它引人入胜、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他真实而传奇的人生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因此我不顾疲劳,看完电视立即把要点追记如下:
林毅夫1952年生于台湾,在台湾当过连长;1978年在台湾获历史硕士学位。1979年(27岁)他背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台湾泅渡2000米的台湾海峡,游到祖国大陆。他改用现在的名字(改名未换姓),进北京大学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他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逻辑体系;他还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马克思首创的,现在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就采用这个观点。关于他来中国的动机,他深情地说:我回来不是因为台湾对我不好,但我认为战国要统一,统一的主体是大陆。1982年他获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的苏尔兹先生来北京大学讲学,林毅夫做翻译,经苏尔兹推荐,他在198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的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他提前一年获经济学博士,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中国的农村问题。在攻读博士期间,他的夫人带着两个孩子来美国与他团聚。他说:他夫人也是有理想的人,为了理想,有时难免要付出代价,他原本做了离别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思想准备,这么快的
夫妻重逢,全家团聚,实在意外(他讲到这次意外的全家团聚,眼里含着泪水)。在芝加哥大学毕业前夕,他向祖国一些单位发出了多份求职信件,在尚未接到任何单位回信招聘他的情况下他又一次毅然决然回大陆,很快就做了国务院农业研究小组副主任。1994年,为了培养适应改革开放的经济人才,他离开国务院农业研究小组,创办了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任主任。多年来,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三农问题,在国内外发表过许多文章,也提出过许多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他是经济学方面享有盛誉的学者,他曾经连任7届、8届、9届全国政协委员,现在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五月底,他将上完在北大开的最后一学期课程(他每年教三门课,他讲课很受学生欢迎),正式赴世界银行工作。他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顾问(以前六任的首席经济学顾问,都来自发达国
家),他自己肯定地说:是祖国三十年来的伟大成就把他推举到今天这样高的位置。他说:世界银行跟其他银行不同的最大特点是“知识银行”Knowledge Bank 。那里有许多知名的经济学专家,他这次去那里工作,感觉责任重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表示一定努力把工作做好。他“不反对得诺贝尔奖金,但不以它为追求的目标”。他认为,研究学问与获得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事业。他说:经济学家,从亚当·斯米司开始,就是为了国家富强。他认为,学问、理论包括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的经济学没有高下之分,谁能解决问题谁就是好。他肯定而深情地说:四年后我一定再回北大教书。
传奇的人生总是与勇敢连在一起的,而勇敢主要来自智慧,而伟大的成功总是来自智勇双全的志士仁人。林毅夫先生勇敢地从台湾游回祖国,从美国毅然决然地学成归国,勇于为祖国的建设与改革事业建言献策,所有这些传奇经历又一次证明这点。
对了!这次“专访”中,董倩女士多次问林毅夫先生“为什么?”:为什么在台湾学历史(已经是历史硕士)来大陆改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北大重新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来为什么又去美国学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回大陆到国务院农村研究小组任副主任?为什么几年后到北京大学创办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先生一一做了具体细致、真实可信、大方得体、分寸恰当的回答:他来大陆改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因为想了解大陆的社会、特别是主流的学术思想,是因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也是一门严谨的逻辑体系即理论;后来又去美国学西方经济学是因为那也是严谨的逻辑体系即理论,在美国更容易看清楚中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为什么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回大陆到国务院农村研究小组任副主任?因为我一直认为三农问题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基础;为什么几年后到北京大学创办经济研究中心?因为我认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很多这方面的新人才。林毅夫先生还说:无论学历史还是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还是学西方经济学,都是学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学那些现成的模式或套子。正如中国古人说的,“不授人以鱼”,不是送人鱼,而是要告诉对方钓鱼的方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理想:为发展中国的经济服务,为中国的统一做贡献。从亚当·斯米司起,经济学家的理想就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因此他回答专访的主持人说:“我不反对诺贝尔奖,但它不是我追求的目标。”
学习辅助网www.5730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