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緊張的七大原因
知名作家
每个第一次上台演讲的人都会紧张,但不要以为有经验的人就不会紧张。有一次,一位知名的演讲家应邀参加一场大型演说,话题是—“如何有效克服演讲时的紧张。上台前,这位演讲家在厕所被一位彬彬有礼的小问道:教授,请问您现在是不是很紧张?教授说:不会啊,我可是有十几年经验的演讲老手了。这位小带着笑容说:那您怎么会跑到女厕所来了?其实,任何一个人上台演讲时都会有紧张的感觉。美国心理学家曾在三千人当中做过一次心理测验:你最担心的是什么?令人吃惊的是:约40%的人认为最令人担心也是最痛苦的事是在大庭广众前讲话,而死亡排在第二位。担忧自己在讲台上的表现是大多数人的烦恼,它困扰的不仅仅是菜鸟级的人物,更包括了许多在演讲台上经验丰富的老手。马克吐温在第一次演讲时口中像塞满了棉花,脉搏快得像争夺田径赛跑奖杯似的;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初次演讲时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被誉为世纪演讲家的英国前首相温斯丘吉尔开始演讲时心窝里似乎塞着一块九寸厚的冰疙瘩。我第一次在300多人面前演讲的时候,虽然拿着演讲稿,但还是非常紧张,手不停地发抖。每次我在北大教授公众演讲培训时,我请在
公众场合演讲会紧张的人举手,90%以上的人都会举手。所以在这里我像告诉大家一个事实,紧张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只是你在演讲时紧张,很多人都很紧张。

案例:中国某年轻政府官员在向一位年老而富有经验的官员请教时说:我在演讲之前,心里老师扑通扑通地跳,这是否正常?年老的官员则回答道:那是因为你对于你要说的话进行着认真的考虑,这是必然的。即使你到了我这个年龄,也难免会出现这种情况。

剖析紧张恐惧的七大原因
演讲时我们之所以会紧张时因为我们太希望成功了,想表现得出。如果不紧张,可能就是我们无心求胜,这样反而会带给我们更大的风险。
一般来说,人们演讲时产生紧张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自卑
准备不够充分
完美主义怕出错
恐高
太在意听众的看法
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听众人数
自卑:

    自卑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自卑的人常常下意识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甚至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许多弱点,还总爱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不能冷静地分析自己所受的挫折,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失,不能认真地思考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也不能客观地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致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失去自信心,对哪些稍加努力完全能够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自卑感并不是时时处处都会产生,其情景性是很明显的。自卑感通常产生于失败的体验之后,尤其是经历过多次失败,往往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就会因这种失败产生恐惧而一蹶不振,失去自信,从而把失败归咎于自己的无能。自卑感也产生于别人消极的评价,尤其是这些消极评价来自于权威人士时,如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有出息、教师认为某个学生难有作为,这些孩子和学生就会把这些消极评价转化为自我否定评价,从而丧
失信心。虽然由于以上情景产生的自卑心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以致自卑者在这段时间内沉默寡言甚至自暴自弃,严重影响人际交往和活动范围,但在这些诱发情景不出现的大多数时间里,自卑心理并不会时时作祟,有自卑倾向的人同样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参加各种活动,自卑与自我排斥不同。自我排斥是一种不能接受自身(即自我)的观念,是对自己全方位的否定,没有明显的情景性;自卑则是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偏低,尽管也有自我否定倾向,但仅局限于某些方面(如能力、容貌等),且有明显的情景性。自卑也不同于自责,自责可以是正常心理现象,如因个人的缺点或错误而感到内疚;也可以是病理性的严重异常心理现象,如对一些并不严重的缺点或失误出现罪恶感,念念不忘并要求给予惩罚或自罚,常见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自卑既不是正常心理现象,也不是具有病理性改变的严重异常心理现象,而只是在某种情景下心理失衡的表现。自卑是相互比较出来的,其产生自卑的原因很多,有的因为生活条件,有的因为家庭身世,有的因容貌,有的因身体等,总之,自卑是人们生活中的大敌,也是演讲中的敌人。在实际的演讲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演讲比赛的时候,一旦前面出场的人表现很优秀就会直接影响到在他后面出场的人,会给后面的人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就是由自卑感转化而来的。
    其实只要你用另外一种心态对待,你就会很轻松地化解自卑感。肯德基的创始人桑德斯
上校65岁才开始创业,在香港被称为肥肥的沈殿霞也能当主持人,笑星潘长江从没因个子矮而自卑,反而向世人证明浓缩的都是精华。这里我送广大读者几句话,相信会给你很大帮助:年龄不是问题,体重不是压力,身高不是差距,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要说问题,那是心态出了问题,改变心态就能改变人生。
    消除自卑就要对自己的力量感到满足,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事要有信心,要想着自己能行,自己是有能力的,自己能够成功。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你是你,别人是别人。他的优势你不一定完全具备,你的优势,他也不一定有,他能做到的事情有的你可以做到,但你能做到的事情,他可能就做不了。只要相信、明白和接受了这个道理,自卑感自然会消失。当然这里仅仅只就从事某项具体工作而言,绝不是去学习别人的所有长处,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我本。
准备不够充分
若演讲者心里总是觉得自己的演讲准备得不充分,觉得有出丑的可能,那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可能出卖他。总是强调准备不够充分会使自己没有自信,造成思路断线,心里发慌,加剧紧张的程度。准备包括精神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上台前不妨问一下自己是不是现在的精神是最饱满的?现在的气
势是最高昂的?看看自己的道具是否准备齐全,自己的演讲稿是不是完全背下来了。兵家常讲不打无准备之战,演讲也一样。
完美主义怕出错

    很多人都有求完美的心态,完美主义是一个陷阱,它将使你对一切事物正确性的认识过于执着,以至于对自己和演讲的内容过度关注。于是,一个小差错就会使你的演讲毁于一旦。我经常在为学员做培训的时候,就会举例说到生活当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做一个完(美)人,什么叫完人,那就是完蛋的人!大家都哄堂大笑。事实上没有完人,站在台上还想着自己准备得不够完美,当你这样想时你在演讲时就会有所顾忌,不能完全放开,那么也就不会有力量。换句话说,难道怕就不会讲错吗?应该抛弃完美,站在台上就不要想这些,即使错了也要当对的讲,否则就不要讲,应该有这种心态才对。如果站在台上还想着自己准备得不够完美,热必在演讲过程中就会有所顾忌,不能完全放开,也不会有壮胆的力量。换句话说,难道怕了就不会讲错吗?我们应该抛弃完美主义,一旦站在台上就不要想那么多了,即使错了也要当对的讲,应该有这种心态才对。
恐高

    如果演讲者面对的听众比自己的地位高,或者被认为比自己懂得还多,我们在讲话时可能会感到更加紧张,表现往往很不自然。如求职者在评估小组面前,下级在上级面前,一般人在专家面前等。

  太在意听众的看法

    人们把当众说话产生的恐惧心理称之为怯场。怯场心理会带来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表现为:轻度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颜面赤热;中度的,手脚发软、肌肉抖颤、小便频繁;重度的,当场晕倒。著名演讲学家戴尔卡耐基在总结他毕生从事演讲教学生涯的体会时说:我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协助人们消除恐惧、培养勇气和信心。演讲家评价忧虑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中,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的表现不十分满意。在演讲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听众在裁判演讲人,所以演讲者的忧虑更多,心理负担
更重。很多人在演讲时,不是想着我要把什么问题讲清楚,而是想着会给听众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听众会如何评价自己之类的问题。
    针对评价忧虑这种现象,美国演讲学家查尔斯•R•格鲁内尔提出了自我形象受威胁论。自我形象受威胁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理性的、社会的、性别的、职业的自我形象。当人们进行演讲时,就把自我形象暴露于公众面前。由于心里担心自我形象会因为演讲而受损,就产生了窘迫不安的怯场心理。例如,1969年,两位从事演讲学研究的教授在纽约开会,当他们向大会报告论文时,因为怯场而当场晕倒。自我形象受威胁论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两位教授的职业自我形象在诸多同行面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对听众的熟悉程度

    大多数人在熟人面前讲话比较自然,而面对陌生的听众则会比较紧张,这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便会对我们做出评价。
    数人之间的交流有直接的信息反馈,在台上一样需要得到听众的反馈信息,除了一问一答部分外,演讲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单向的。你无法像平时交谈一样从对方处获得反馈。
你甚至不能确定人们是不是确实听到了发言并且了解你的思想。你能看到台下听众的眼睛,但是你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你无法从听众处迅速获得反馈,同时也不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这些都令你产生紧张情绪。
    事实上并非仅仅只有演讲者如此,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有所反应。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曾经在一家酒吧里和人打赌,他敢于向英国飞镖冠军挑战,不用超过四轮比赛,他就有把握让这位行家里手认输。冠军掷出飞镖后,挑战者迅速在他面前举起了一张白纸,这样一来,冠军就无法看见自己出镖的结果如何,而等到下一轮时,上一支飞镖已被及时清除。果然不出挑战者所料,第三轮时冠军的游戏已经进行不下去了,由于无法目睹每次掷出飞镖的结果,他输掉了这一局。
    所以尽快地和听众取得沟通得到信息反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在上台前主持人对演讲者有一个良好的介绍,然后演讲者尽快在听众心里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且在演讲的时候通过语言、眼神等的交流,把善意的友好的信息传达给听众。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听众不会辜负你的热情之语,拒绝你的友好表示的。

    听众人数
    听众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演讲者的心理。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围内讲话。如果听众人数很多,演讲者便会倍加谨慎。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就全知道了。过分的小心谨慎往往加大了怯场的可能性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