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
回溯性编码:当代流行音乐的传统审美回归
◎刘小波
摘要:艺术普遍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时具有历史的延续性。流行音乐严格来说是西方舶来品,但是为了迎合中国最广大的受众体,中国流行音乐在编码的时候却挪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加之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流行音乐整体上呈现出传统审美的回归姿态。总体来看,当代流行音乐中大部分的音乐是“回溯型”的,即从以前的传统文化和音乐艺术中汲取灵感。具体来看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当代流行音乐编码使用大量的传统修辞策略;二是当代流行音乐编码的诗性回归;三是流行音乐传统审美基调的沿袭。最终,使得流行音乐文本呈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质。
关键词:当代流行音乐编码策略传统审美回溯性
引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但是艺术的内部,存在着审美的连续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19世纪的街头民谣和20世纪的流行歌曲存在着各种技术上的差异,但是内部的审美是延续的。”①李静嘉在对中国古代流行歌曲进行鉴赏的时候也列了一个“今古对唱”②的条目,为每一首古代的流行歌曲寻出一首当代
流行歌曲进行对比,古今歌曲放在一起比较,意境、表述方式、情感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以此可见这种音乐审美的延续性。流行音乐中大部分的音乐是“回溯型”③的,即从以前的音乐艺术中汲取灵感。中国流行音乐的根基仍是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重要根基,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区别于西方流行音乐的标志。”④即便是中国现代音乐的改良是从“西乐哉、西乐哉”⑤的口号中开始,但是中
人文视界101国的音乐一直以来都延续着本民族的传统。崔明淑认为民族音乐融入流行歌曲这绝
天然白水晶球非是一种偶然的音乐文化现象,它反映出文化的承传和变革之间深刻的辩证关系"
她将“西北风”、“西藏风”、“戏歌风”、“红太阳歌曲”现以及对民歌进行摇滚化处理
的崔健、阿里郎组合、臧天朔与斯琴格日勒等都归为此类,揭示民歌艺术的现代美。⑥除了传统音乐的直接影响,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都有
深远影响"无论是中国风歌曲的出现,还是古风歌曲的盛行,抑或是近几年持续火爆
的民谣歌曲,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生发出来。当代流行音乐发展早期,陈
小奇的歌点燃了用古典意象入流行歌曲的火把。⑦从古典意象中寻资源成为一种创
作趋势,2015年举办了“首届世界互联网音乐大赛暨’中国意象'音乐创编大赛”⑧,
进一步推动了当代流行音乐的民族化与本土化。当代流行音乐的编码对传统审美的
回归体现在中国式比喻、中国风元素、中国民族音乐挪用以及中国传统审美品格等方面。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正是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格。总体来说,回溯性编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传统修辞的运用,二是传统诗性的复兴,三
是审美传统的回归。
一、传统修辞的运用
流行音乐(特别是其中的歌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对修辞的要求极高,修辞和音
乐之间有很多天然的相似点,从古代开始,修辞与音乐的关系就已经很普遍。到后来
更常见的情况是修辞学变成了音乐家的样板。音乐与修辞的类比也常常出现在音乐
理论之中。沙伊贝(Scheibe)在其研究古典音乐的著作中列举了十余种修辞格,包括
惊叹、迟疑、省略、倒装、重复、分散、对比、悬置等。很多修辞格与流行音乐也是相同的。庄据华
将歌词的修辞分为消极与积极两类,积极的修辞格按材料、意境、词语、章
句分为四大类,具体包括譬喻格、借代、摹状格、双关格、比拟格、叠字、排偶等数十种。
这本书写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相关分析大多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吴颂今指出,
歌词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对比、反复、对偶等数十种。曾大兴也在他的著
作中列举了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比、对偶等常见的修辞格。尤静波的《歌词文化
鉴赏教程》列举了歌词的十八种修辞。除了一般的语言修辞,流行歌曲更多的是进行
符号修辞。陆正兰的《歌词艺术十二讲》在语言层面的修辞,上升到符号修辞的高度,
102)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
提出了反讽、复义、曲喻、复调、互文等多种修辞技巧。
中国传统修辞在当代流行音乐使用较多,尤其是中国式比喻在流行音乐的文本修辞中极为常见。比喻是最常见也最主要的修辞手段,整个人类表意都是建立在比喻的基础之上。“艺术和游戏,都必须使用大量的经验材料,但却是用一种比喻的方式,也就是说并不绝然当真地再现这些材料。”⑨流行音乐的
歌词是语言文字组合而成,整个流行音乐的构成还包括大量的社会经验与个体情感,这些经验材料组合而成流行音乐,这种组合必定是比喻的,经过了艺术化的手段处理,很多时候更是所言非所指的,形成一种反讽。从一般的明喻、暗喻,到转喻%提喻,再到曲喻%概念对喻,直至上升到象征。日常生活中比喻无处不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比喻为基础的。⑩比喻在艺术语言中更是十分常见。隐喻在音乐理解中无处不在,古克在分析古典音乐时,对肖邦的前奏曲分析出了“叙事弧线(拱形)”,格雷在分析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的时候分析出了“建筑式的楼梯形”。⑪塔拉斯蒂在解读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I*时解读出了“十字架”⑫这一隐喻。这种对古典音乐的隐喻式解读相对抽象,而有了文字介入的流行歌曲隐喻解读则较为清晰一些。
中华民族是最喜欢和最善于运用比喻的民族之一。“流行歌词的比喻呈现出喻体的自然化、人文化和实用化的鲜明特。以山、水、花、草、风、月等自然之物为喻体来写物图貌,抒情言志,可以说是中国修辞的一大特。”⑬中国人无论是在艺术、宗教、社会还是文化上都与自然保持着一种和谐的关系,中国图像式和隐喻式的思想逻辑与此相关。⑭音乐创作也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然现象是主要的书写对象,并且从自然对象的选择上已经蕴含了许多比喻意义。而且很多比喻是像生像的。例如“花”是美好的事物,描写美好的东西一般用花这一比喻,尤其是早期的抒情歌曲,因为对时代的走向还拿捏不准,只能寄情与物,而“花”则是最常见的寄托物,当时的歌名如《花》《芙蓉赞》《啊,玫瑰》《丁香花说我爱你》等等⑮。再如雨水和泪水具有像似性,流泪是伤感的生理反应,于是大量的歌曲用“雨”这一意向表达感伤。
流行音乐中常见的比喻除了明喻,还有曲喻。“曲喻是一种比喻的延伸,从一个点出发,借助某物某情的一点相似,再进展到一系列的相似。曲喻符合歌曲的情感衍生机制,因为歌曲展开在一条时间和情感线上,常需要层层推进,丰富情感,组合意象。曲喻有并列曲喻和递进曲喻两种。”⑯《天下有情人》(周华健、齐豫,1995)通篇是关于爱的比喻,并列曲喻,爱情一六月雪一容易融化一容易消逝,爱情一眼
人文视界104泪一已经成灰一容易消逝,六月的雪花和眼泪稍纵即逝,类推爱情容易消逝,同
时也有只要曾经绚烂过哪怕稍纵即逝也是幸福的意味。《母亲》(茸芭莘那,2016)用三年级运动会作文
旋律一小河一母亲之歌一母爱、雕像一大山一母亲之歌一^爱这样_
连串的比喻,形成曲喻,如小河般舒缓的旋律是母亲之歌,母亲的歌曲充满了慈祥
与爱。
对喻在流行音乐中也十分常见。对比手法是初级的对喻,流行音乐创作惯用对
比手法,在对比中凸显张力,凸显深意。《春天里》(汪峰,2009)通过人生过去、现在、
未来的对比书写,思索人生的意义。窦唯的歌曲《高级动物》(窦唯,1995),歌词连句
雷锋在我心中作文子都没有,全部由负面意义的词汇组成,末尾笔锋一转,突然唱出“幸福在哪里”两句,有了振聋发a的效果。负面意义的词汇和幸福一词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张力也在强烈的对比中凸现出来,上升到意义层面,歌曲是对时代的深刻描摹,对幸福的彻底
绝望。
比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知识现象,它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
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知识活动。⑰流行音乐本身是一种巨大的
概念比喻,流行音乐歌词编码也几乎全是概念比喻。特殊意象在流行音乐中十分常见,不断地使用会形成概念比喻。如方位,东南西北这几个方位成为了重要的比喻,
莱考夫与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第四章专门探讨方位隐喻,方位隐喻是跟
空间方位有关的比喻。方位比喻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存在。隐喻方向并不是任意的,
它们以我们的自然及文化经验为基础。,
中国流行歌曲的方位凸显也是人类这种比喻思维的共性。歌曲中所涉及的方位
比喻也与我们对方位认知的经验有关。《北方过客》(张岭,1993)、《南国的孩子》(张悬,2009)、《南方姑娘》(赵雷,2011)、《南山南》(马頤,2014)、《北方的女王》(尧十三,2015)、《北国》(燕池,2015)等等歌曲直接标出了方位。南北的方位对比在歌曲
中十分常见,例如《你梦见了年轻》(王喂马,2015),《白兰鸽巡游记》(丢火车,2014)。《斑马斑马》(宋冬野,2013)中也有“我将背上吉他离开北方”的描写,也有直接题为《北归》(苏紫旭,2016)的歌曲。相对应的是《米店》(张玮玮,2012)中“飘摇的南方”等,南北方位成为重要的比喻,这是地域文化差异的延续,历史上一直有南北民歌的
区分。这与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等密不可分。与方位相关的地素在流行音乐中十分
常见,地名并非刻意安排,而是在信手拈来中彰显了艺术性,如《夜上海》、《去大理》、
带欣字的女孩名字105)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
《北京北京》、《犀安路999号》、《安河桥》等。地素在当代流行音乐中比较凸显,歌曲成了城市的另一张名片,如《听见•广州》(C.NK,2016)、《成都榜样》(王铮亮,2016)、《合肥的石头》(飘乐队,2005)、《摆渡人之歌》(范宗沛,2004)等。西藏题材的流行歌曲⑲、村歌6等也是地素歌曲的范例。
音乐层面也涉及此类问题,曲调编码、伴奏、配器、演唱方法都形成了自己的特有比喻。如小调与悲伤情歌,民谣与口琴、木吉他,摇滚与电声乐器,土摇滚与密集的节奏鼓点等,都已经成为特定的比喻。歌词对比喻的使用是对意象的征用,所有的比喻本体都是基于意象而引出带有象征意味的喻体。歌曲惯用“意象叙事”,调动意象符号的文本间性,促使读者在阅读中读文本进行附加解码
中国流行音乐最大的比喻是中国风比喻。比喻上升到一定程度成为一种象征和概念,中国流行音乐最大的概念比喻是成品的中国特。流行音乐倾向了商业属性一边,但是所有的环节依然无法回避艺术性和文化属性,生产阶段必须遵循文化法则,如传统文化的摄入,民族音乐的继承,传播阶段的人文传播因子,消费阶段的文化阐释等。
二、传统诗性的复兴
“集风而雅,集雅而颂”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即是说,文化都是由低俗走向高雅,最终被主流接纳。音乐中明显的例证是大量的民间歌曲,原版粗俗不堪,甚至无法将歌词印刷成文本,而经过不断的修正,最终纳入主流文化体系,广为传唱。所有的文化都有朝向雅的方向发展的内在动力,流行音乐也是如此,诗性传统的复兴正是如此,当代流行音乐的诗性传统的复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阿弟一是歌诗传统复兴。陆正兰教授提出,当代的“歌诗”是诗与歌词相互靠拢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诗,也是一种歌词,兼有“诗性”与“歌性”。“歌诗”是中国文学史几千年的传统,它的断裂,表明“诗教”和“乐
教”的传统衰微,这是中国文化的重大损失。近年来,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新的文化语境促成“歌诗”复苏重生。当代“歌诗”作为文学新体裁,应成为当今学界关注的课题。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礼乐文明之邦,古代艺术形态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古代诗歌史,诗即歌诗,一直是诗与歌互融作为文学的主导。流行音乐的创作虽然走的是大众的、现代的、商业的路线,但一夏达长歌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