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指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种手法。近年来从考查角度来看高考主要从4个角度命题: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耀辞\
Lt-mJ
聊门见山蓟I
勒贱jv_Ir…厳…〕:、蕊;匸痙线二」
,一\观听卸合现菸顺序圧憫红:L合,型鮒含、臨实站合、划:英韓—自描
C'立抒腳.雒
W)J;丽谕i讯,楷爭~1扌肺、桝斗同余、托物兀乩联」丄上P£*«
JhJTlfir
一、构建“4表达技巧知识网络
二比响、比拟、桔代、淋偶、夸兼、进
:问、反常、闵何.2、互:丈等
表现惜址抒权托樹?rk虚实翳、K命矿:托、对出、联里擢宾用典暫
4£3f^.
J.JIE.IB.IB■■■■■■■■■■■■■■■■!■!■■
L靈那耐
(一)修辞手法
类型
概念
效果
赏析要点
比喻
明喻暗喻
借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将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含蓄地显示出愁思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的特点。
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
“将……比
作……啲句式。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运用拟人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
“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
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
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
使被描写对象
物来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
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人”。
代人代物代地代事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中“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引发读者的联想。
赏析时,可以采
用“用……代指……”的句式。
夸张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张。
突出、强化某种事物或感情,烘托气氛。
赏析时,应点明被作者夸张的事物本来的面目与修辞后的状态的差别,可用“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的句式。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的意思。它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偶)。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赏析时,应注意律诗中间两联一般不宜判断为对偶,其余场合只要是对偶,就可以答成对偶;应具体指出对偶的
双方是什么,并说明其在表达作用上的好处。
谐音双关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与“丝”谐音,
“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
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赏析时,应指出其两层意思,可用“一指……,另指……”的句式。
语义双关
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也暗指清白的品格。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使语句经济、简练、含蓄。
赏析时,应注意点明互文的两个主体各是什么,并指出其应表明的语义。
1请指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明月不谙离恨苦,
(2)剪不断,理还乱,
(3)终岁不闻丝竹声。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即时训给
(8)主人下马客在船。()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答案](1)拟人(2)拟物(3)借代(4)比喻、夸张(5)比喻、夸张(6)设问、借代(7)双关(8)互文(9)对比、借代(10)比喻、夸张(11)对偶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韦应物采薇教案,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案]韦诗:比喻。(明技巧)以烛喻月,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释运用)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无依。(析作用)赵诗:借代。(明技巧)借“晕”代月,并配以“冷”字,(释运用)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析作用)“晕”又预示天气变化,结构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