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附录古诗词诵读教案
《古诗词诵读1-5首》 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题 | 古诗词诵读1-5首 | 单元 | 7单元 |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6年级 |
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并背诵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
重点 | 读准字音,了解诗意。 | ||||||
难点 |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出示课题。 | 思考、讨论问题。 | 通过叙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
讲授新课 | 一、学习《采薇(节选)》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诗经》: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内容上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约五百年年的社会面貌。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 2.写作背景 西周时期,周宣王执政的前夕,狁曾乘周王朝政治动乱和遭遇大旱灾的机会,侵扰北方边境。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出兵征讨,这首诗反映的大约就是这次战争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理解词语: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6.理解诗意。 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二、赏析诗歌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赏析诗句,理解诗意。 B.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是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4)写作特点 A.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B.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是的前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重章叠句的特点: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步,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二、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简介作者: 王维(701-761):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他擅长写优美的山水诗和抒情小诗,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2.解题 元二:诗人的朋友,元常,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叫做元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朝设置在西北的最高军事机构,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 题目的意思: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任职。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理解词语: 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东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客舍:旅店。 柳:即指初春嫩柳的颜。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故人:老朋友。 6.理解诗意。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三)赏析诗歌 1.全班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赏析诗句,理解诗意。 B.该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渭城)、时间(春季)和环境气氛。 “柳”与“(留)”谐音,暗含(送别)之意。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行诗由写景转入送别。“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敬了多杯,仍不尽意,千言万语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一行为表达出来,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这喝下的不仅仅是一杯酒,还有王维对元二的一片深情。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送别诗,借朝雨柳渲染惜别的气氛,抒发依依惜别之情。 (三)学习《春夜喜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代巩(今河南巩县)人,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他为“诗圣”。他的诗在文学史上享有“诗史”的盛誉。杜甫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余首。他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许多诗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描写了受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处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情。他也写了许多描绘祖国山河景物、写景抒情的诗。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定居成都,建起草堂时写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理解词语: 乃:就,于是。 潜:暗暗的,悄悄的。 野径:乡间小路。 发生:促发植物生长。 润物:是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润。 俱:全,都。 晓:早晨。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而显得饱满和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国管理锦之官驻地,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6.理解诗意。 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到了春天需要雨的时候,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地降临大地,如丝如缕,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显。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 二、赏析诗歌 1.前后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赏析诗句,理解诗意。B.说一说,本首诗写作思路。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第三、四句写什么? 这两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特点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悄悄地飘洒大地,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上句写春雨伴随着和风在夜间悄悄到来;下句是写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细无声”既呼应上句“潜入夜”,又与首句“好雨”和诗题中的“喜雨”相呼应。 (2)《春夜喜雨》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作者抓住春天细雨濛 濛的特点,对春夜雨景作了细腻的描绘,在写景中抒发了喜悦之情。 A.拟人化手法。作者把春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适应客观需要,因而称赞它是“好雨”、“喜雨”。 B.诗人讲究炼字、炼句,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像诗中的“知”、“潜”、“细”、“重”等字对事物特征作了形象的概括。 四、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 韩愈,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2.写作背景 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做最大的官,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为此,穆宗皇帝把他从兵部侍郎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还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3.解题 早春:点明季节。 呈:恭敬地送上。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4.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理解词语: 街:京城的街道。 最是:正是。 处:时。 绝胜:超过。 皇都:帝都。 6.理解诗意。 京城的街道上,细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看草青青,近看却又没有了。这正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时节。远远胜过那烟柳满京都的晚春。 (三)赏析诗歌 1.探讨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赏析诗句,理解诗意。 B.该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描绘了怎样的美景? 早春 形象地描绘了早春雨后春草初生的景象。 (2)这首诗用“草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这句诗揭示了怎样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5)诗歌的主题。 本诗通过对早春景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早春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五、学习《江上渔者》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2.写作背景 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5.理解词语: 往来人:来来往往的人。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6.理解诗意。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二、赏析诗歌 1.探讨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赏析诗句,理解诗意。 B.该诗反映了什么?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A.想一想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B.从诗句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 (2)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从这两句诗中,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小船,看到了汹涌的波涛,听到了巨大的海浪声。 “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 (3)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采薇教案 活动探究。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活动探究。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活动探究。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通过分析整体感知课文,感受从军生活的艰辛,和诗 对家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通过分析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是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通过分析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
课堂练习 | 1.根据课文填空。 (1)行道迟迟,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3)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 (4)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 (5)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 2.《江上渔者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写出雨怎样特点 |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 |
课堂小结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首古诗,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作者,表达的诗的意境也不同,让我们走进诗的世界,畅游在诗海之中,尽情的享受诗歌带来美吧! |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 |
布置作业 |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5首诗。 |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 |
板书设计 | 采薇(节选 ) 昔——杨柳依依 今——雨雪霏霏 对家乡和亲人热切思念, 行道迟迟——渴、饥 我心——伤、悲 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 送元二使安西 雨 柳 依依不舍 春夜喜雨 唐·杜甫 首联:盼雨------知时节 颔联:听雨------细无声 颈联:看雨------云俱黑 尾联:想雨-----花红,花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背景——(小草)春的使者——早春胜暮春 ————早春的喜爱之情。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 鲈鱼美 (吃鱼者)(鲜美) 渔民生活 艰辛危险 江中:一叶舟 出没 风波里 (打鱼人) |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