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采薇 教案(07版人教必修二)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把握诗歌中运用重章叠唱等手法的作用。
3、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4、理解故乡之思的深刻文化内涵,以此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诗歌表达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
2、分析各种表现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分析诗中赋、比、兴、重章叠唱等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艺术效果。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1.字音
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不来( lài )孔疚( jiù
靡盬(mí gǔ 喧嚣( xiāo )寰宇( huán)神裔( yì
肴馔(yáo zhuàn)宅邸( dǐ )逃遁( dùn )象弭( mǐ
归聘( pìn )四牡( mǔ )骙骙( kuí )小人所腓( féi
雨雪霏霏( yù fēi )载渴载饥( zài )整饬( chì
2.字形
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
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
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
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
(二)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都有融于自己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乡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为什么呢?让我们到中国文学的源头中去体会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理清情节,把握内容
1.诵读和翻译
1)听朗诵带,注意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同学给出意见,教师给予点评。
3)根据诗下面的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翻译这首诗。教师加以指正和补充。
参考译文:(课件展示)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2.脉络梳理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戍边之歌。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2)这首诗主要是分为几个层次来叙述的?
明确: 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小结: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四)分析鉴赏
1.第一部分(前三章):思乡之情。
1)集体朗读前三章,并思考:第一章中,戍卒为何会忧心烈烈
点拨:士兵们为抵抗外族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从而产生了悲伤、厌战情绪。朱熹曾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期而还,可知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以二年为限。可是诗中戍卒的服役看上去却没有期限,归家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的强烈思念。
2)这些戍卒为什么靡室靡家,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
明确:①“玁狁之故。为了抵抗外族入侵。
②“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因为驻守的地方不。
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因为征役没有休止。
3)分析这一部分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明确: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薇菜从发芽到柔嫩再长到粗壮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而戍卒从中盼望回家,却始终没能回去。这样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返家的日期。
4)这一部分还运用了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说一说是如何体现的?有何作用?
明确: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如:
第一章开头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
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
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点拨: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诗歌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2.第二部分(第四、五章):戍边生活。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两章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点拨:细节描写。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和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虽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2)这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之盛、武器装备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点拨: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尽管在这里作者只是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拉车的马儿业业”“骙骙,高大强壮,
可见喂养得好,不言而喻,它们的主人吃喝更不会差;而士兵却靠着采集薇菜勉强果腹,个个面带菜,骨立形销。将帅坐在车上,服饰鲜明,神气活现;而士兵们则整日跟在车后跋涉,满脸尘土,衣衫残破……这种鲜明对比,更激起他们怀乡思归的情感。
3.第三部分(第六章):归途之景。(以讨论为主)
1)说一说你对这一部分的理解。
点拨:第三部分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经过前面一系列对戍卒的劳苦、思乡和战争描写的铺垫,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幸存的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在写法上采用了对比手法,作品并没有写戍卒胜利返乡的喜悦,而是对比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更何况行道迟迟,载饥载渴,返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2)探讨与思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教案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出古人对这四句诗的评价,并谈谈你的理解。
资料: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世,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言: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王夫之在论《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点拨:这四句以柳代春,以雪代冬,借景表情,情景交融。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隽永,味之不尽。
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
借助杨柳意象抒情。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诗词中,青青杨柳成为牵绊游子、离情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这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关系,柔弱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
那种依依不舍之情;还因为谐音,者即也,挽留之意。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读完这部分,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口头描述一下。
预设: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五)探究与发展
1.乡愁情结的内涵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2.请学生举出描写乡愁的诗句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八、作业设计
1.背诵《采薇》。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并在班级中交流。
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愁的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九、板书设计
                                《采薇》(乡愁)
结构                  内容            表现手法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