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③贤者能勿丧耳
(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在括号里应填入的原文是:
2.这段文字的论证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联系上文来看,是
指,它跟下文中提到
的前后呼应,反映了孟子关
于的主张。
4.这段文字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主要是采
用和的论证方法。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这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使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得到生命的办法有什么不能用呢?
B.如果人们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C.如果使人喜爱的不可能超过生命,那么凡是据此得以生存的东西什么不可以用呢?
D.如果使得人们想得到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得到生命的办法,什么不能做呢?
(三)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患:辟:
(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1
(2
(3
3.
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
了论证
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5
4.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3分)
(四)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3
分)()
A.令:今为宫室之美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手之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或异二者之为
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3
分)()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由是先主遂诣亮
D.身:乡为身死而不受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乞人不屑()②于我何加()③失其本心
()④行道之人()
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5.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3分)
6.这一段文字所证明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五)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所恶有甚于死者( )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4.下列①②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等,请依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答,则只评第①题。
①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
论据一:
论据二:
②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鱼我所欲也》答案
(一)1.C
2.①用脚践踏②古代的一种量器③丢掉、遗失④天性、天良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