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翻译: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翻译: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
偷生的事;
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翻译: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三、填空题:
1、《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四、文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与”的用法,并解
释。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动词,给
②、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解释。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示并列,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转折,却呼尔而.与之:表示修饰,不译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表示承接,就乡为身死而.不受:表示转折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示承接,就
③、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并解释。
所恶有甚于.死者:表示比较,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解释下列句中“得”的用法,并解释。
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⑤、解释下列句中“尔”的用法,并解释。
呼尔.而与之:语气助词
与尔.同销万古愁:代词,你⑥、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并解释。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原文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做
⑦、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并解释。
行道之.人弗受:结构助词“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人皆有之.:代词,指羞恶之心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代词,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
⑧、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并解释。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动词,做,接受。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做。
⑨、解释下列句中“则”的用法,并解释。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表示假设,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结果,就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假字,“辩”通“辨”,辨别。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假字,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假字,“与”通“欤”,语气词。
⑤、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假字,“乡”通“向”,从前。
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古义是指一种量器。
⑦、万钟于我何加.焉: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⑧、是.亦不可以已乎: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⑨、一箪食,一豆.羹: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鱼,我所欲也:判断句。分析:“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省略句。分析:“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五、辨识选择题:
1、选出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D  )
A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则凡可以
..得生者何不用也      E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解析】A通假字,同“避”,躲避。B通假字,同“德”感激;通假字,同“欤”,语气词。C通假字,同“向”,从前。E通假字,同“辨”。 D 是古今异义“可以凭借”
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C )
A.一箪食,一豆.羹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鱼,我所欲.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
【解析】A古今异义,盛汤的器皿。B古今异义,指一种量器。D古今异义,停止。B古今同义,欲望,想要。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C.万钟于.我何加焉所欲有甚于.生者  D.蹴尔而.与之杂然而.前陈者
【解析】A动词“给”;语气词“欤”。B动词“做”;介词“为了”。C介词“对”;介词“比”。D表修饰;表修饰。
4、下列选项中的句式与例句句式一样的是(  B  )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A、鱼,我所欲也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吾谁与归
D、天子为动【解析】乡为(礼仪)身死而不受。省略句。A判断句。B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省略介词。C倒装句。D“为”是被的意思,被动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解析】C加:益处。
6.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