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伛偻(lǚ) 投箸(zhù) 成吉思汗(hán)
B.汲取(jí) 坍塌(tān) 箴言(zhēng) 抽丝剥茧(bō)
C.妖娆(ráo) 娉婷(pīng) 拮据(jù) 红装素裹(guǒ)
D.恣睢(zì) 折本(shé) 惘然(wáng) 矫揉造作(ji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默契 抉别 眼花瞭乱 海枯石烂
B.嘈杂 制裁 轻而易举 人声鼎沸
C.娴熟 幅射 月明风清 顾名思意
D.藉贯 荣膺 一泄千里 粗制滥造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不久,媒体爆出了演员翟天临博土论文事件。他的这种学术不端的行为,让喜欢他的影迷们痛心疾首。
B.3月10日,埃塞饿比亚发生了一起危言耸听的坠机事件,机上所有人员全部遇难,其中有8名中国人。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自认为读了很多书的他总爱咬文嚼字,结果是废话连篇,让人生厌。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
B.回到家乡,我看到了母亲亲切的笑容,听到了久违的乡音。
C.在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下,河池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D.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壮乡,所以刘三的传说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大作品使我们变矮,小作品使我们升高。
B.时间与空间好像在你的脑海里,无止境地延伸着。
C.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林清玄散文精选D.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今的社会环境中, 。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自身的缺点或不足难免会有所暴露。
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③况且缺点被发现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
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A.③②④①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草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郦道元《三峡》中写夏天到了,江水上涨,下行和上行的航路被阻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命是什么?生命是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远大抱负;生命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是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的献身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黄州安国寺记
(宋)苏 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①
(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求所以自新之方 往之汝家,必敬必戒
B.间一、二日辄往 遂于外人间隔
C.私窃乐之 宴酣之乐
D.具石请记之 百废具兴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可从停连、语速、
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
(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 访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每过一些日子,就会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就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去访兰。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
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正要动手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自己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淳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文中最能体现野兰特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看,第一段中画线句子中,父亲为什么“愠怒”,为什么不再带回野生的兰草?
3.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下面是对“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其中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对话,把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了“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5.文中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评品,可文章题目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这是为什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