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万物,即有善报
道教认为,人们善待万物,即有善报;虐待万物,即有恶报。对动物的慈善有助于修道,早日成仙。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微旨》中说:慈心于物,仁逮昆虫,手不伤生,“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说:“仁者好生恶杀,救败护成,禁忌 杀伤,隔绝嫉妒,能和合阴阳,放生度死,慈悲慊疑,念念弗忘,积仁成寿,遂登神仙。” 在陆修静的《受持八戒斋文》中也有“不得杀生以自活"的规定
道教认为,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并不妨碍人类的生存,人类应该与其和睦相处,共存共荣。道经中说,“野外一切飞禽走兽、鱼鳖虾蟹,不与人争饮,不与人争食,并不与人争居。 随天地之造化而生,按四时之气化而活,皆有性命存焉。……如无故张弓射之,捕网取之,是于无罪处寻罪,无孽处造孽,将来定有奇祸也。戒之,戒之。
道家强调动物与人的连续性。如,五代谭峭《化书》甚至认为动物界内部也有它们的伦理关系,他说: “夫禽兽之于人也何异:有巢穴之居,有夫妇之配,有父子之性,有生死之情。乌反哺,仁也。隼悯胎,义也。蜂有君,礼也。羊跪乳,智也。雉不再接,信也。孰究其道 ? 万物之中,五常百行,无所不有也。……且夫焚其巢穴,非仁也;夺其亲爱,非义也;以
斯为亨,非礼也;教民残暴,非智也;使万物怀疑,非信也。夫膻臭之欲不止,杀害之机不已。羽毛虽无言,必状我为贪狼之兴封;鳞介虽无知,必名我为长鲸之与巨虺也。胡为自安,焉得不耻?吁!直疑自古无君子。” 禽兽也有仁义礼智信,而人类如果肆意杀害动物,动物如果能说话,也会反过来称人类为禽兽的。这显然超越了人类中心论的观点
在道教伦理中,动物保护思想十分丰富。《三国志?张鲁传》中载有天师道“又依月令,春夏禁杀”的记载。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认为“夫天道恶杀而好生,蠕动之属皆有知,无轻杀伤用之也。” 即使蠕动的小生命都有知觉,也不能轻易杀伤。如《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多次重申不得杀害动物:“不得杀伤一切物命” (第4戒), “不得渔猎伤煞众生” (第79戒),“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 (第95戒),“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第97戒)。《太上老君戒经》云:“一切众生,含气以上翔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
关爱生命《孙真人卫生歌》也认为某些动物知情达理,他说:“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于是道教形成了“三厌”之戒的传统。“三厌”就是孙思邈真人提到的天厌雁、地厌犬和人厌鲤,所以道教对于体现秩序、义和礼的雁、狗和鲤鱼尤其怜惜,反对食用这三种动物
【美国加州通过"鱼翅禁令" 将从2013年起禁销售】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议院2011年9月6日通过一项议案,将从2013年起禁止在该州销售鱼翅。布朗曾在1975年到1983年担任加州州长,一直对环境问题十分感兴趣,发起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案的推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