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然而,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上缺乏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针对性,这主要是源于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弱项缺乏准确的评估。因而,本课例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指导,课前对学生的阅读微技能进行诊断性测评,根据测试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提升阅读课的学习效率。
一、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学情分析(一)学生英语基本学习情况分析
参与研究和测试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36名同学。这些同学刚刚进入高中,正在适应初高中英语学习差异的阶段。学生构成情况也比较复杂,部分学生是来自我校初中的毕业生,部分学生是由外校考入的初中毕业生,还有4~5名同学是体育特长生。测试后,经过与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方面主要存在
以下问题:词汇量不足,很多生词不认识;阅读中有一些长难句不好理解;阅读速度有些慢,需要提升。
(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诊断测试结果高一年级两个班级在本次英语综合能力诊断测试中的班级平均分为57分,达到高一年级的低水平(见图1),词汇量水平达到高一年级的词汇量要求。
就阅读方面而言,实验班级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的平均成绩为60分,
较弱的微技能
为推测生词含义、确定句间逻辑、
理解主旨大意和理解主要观点
。其
中学
(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00)
要:教师以人教版英语(2019版)必修一Unit 4The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
为例,通过分析学生英语基本学习情况、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诊断测试结果以及学生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现状原因,完成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学情分析,实现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提出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诊断测评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23)20/23-0064-04
图1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一八班级初测各技能表现
听力阅读
语言知识运用
写作
0分0分0分0分
班级平均分:68班级平均分:60班级平均分:51班级平均分:49
62分
65分63分61分
83分84分82分71分
100分100分100分100分
生在阅读方面最弱的微技能是推测生词含义。
(三)学生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现状原因分析得到测评结果后,通过与学生进行访谈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分析总结出以下原因:1.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阅读量小,
阅读的文章体裁范围较窄,基本集中于课本素材和相关练习题。
2.学生对于高中英语阅读考查的阅读能力还不十分了解,词汇量尚缺乏。学生的推测、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仍有待提升。
3.学生缺乏恰当的技巧,
如词义推测技巧。学生进入高中后还没有进行过相关的专门练习,未能掌握相应的方法。
二、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计划
根据与学生访谈和结合日常教学过程所做的分析与反思,以及测试平台给出的教学改进建议,教师结合学生需求,做出如下的教学改进计划。
第一,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提高各项阅读微技能。
第二,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获取大意,区分主要观点、次要观点。
第三,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词汇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重视分析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借助衔接词、背景知识、上下文理解句间、段间关系展开理解。
第四,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语境,利用生词前后表示同义、对比、举例、解释和概括等线索推测生词或短语的意思。指导学生在遇到生词时,根据词汇在句子中承担的语法功能,如主、谓、宾等推测词性或词义。
三、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阅读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是自然灾害,探讨了“人与自然”主题下,当人类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时,应该树立防灾意识,不断研究和认识自然灾害,提高在灾害中逃生和生存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分为六课,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总体遵循了认识自然灾害是什么,从描述自然灾害发生的场景,到学会如何应对这些自然灾害这样的单元大观念。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会描述自然灾害。学生通过阅读报告文学作品,了解唐山大地震这一灾难性事件,
分析报告文学的语言特征,欣赏其修辞手法的作用和理解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意图。
本文的文章标题是The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 。文章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和灾后的救援与重建。从文本叙述的手法来看,这篇文章属于报告文学。本文的题材和所描写的人物均为唐山大地震期间的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且在对环境和人物的描绘上,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并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方法,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本文以地震发生的前、中、后的顺序,向读者整体描述了唐山大地震这场灾难。开篇描述了地震前乡村出现的异常现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营造了地震前的紧张氛围。第二段和第三段着力刻画了大地震发生时的惊人场景,以及灾后满目疮痍的绝望画面,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例如:“Hard hills of rocks became rivers of dirt.”
图2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一八班初测各项阅读微技能表现
出细节信息理解主要观点理解主旨大意确定句间逻辑推测生词含义
67~10060~10067~10067~10067~100
71
55605947√××××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活动形式教学方法
和策略
设计意图活动层次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能够获取语篇大意并分析报告文学阅读语篇的文本结构。(1)呈现课题、文章配
图、第一段和课堂任
务,引导学生回顾。学
生跳读文章标题、第一
段和图片,对阅读文本
内容进行预测。
(2)讨论:地震中可能
会发生什么,已经带来
哪些危害。
(3)分析文章的结构,
根据时间线索分段,并
用关键词来归纳段落
大意。
自主探究、
演绎法
导入话题,回顾已
有的话题知识和
词汇。练习使用已
经在之前的单元
学过的“Skimming”
这一阅读技能,归
纳文章大意,发现
文章的结构特点
(按照事情发生的
时间顺序)。
学习理解类活动
感知与注意:学生观察图
片,跳读标题和首段对文
章内容进行预测。
获取与梳理:略读梳理大
意和结构。
学生能够准确概
括并对文章的结
构进行分段,能够
到写作是以时
间顺序进行的。
“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等等。全文的描写饱含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了“灾害无情人有情”的思想感情。
此外,报告文学的另一语言特点是遵循真实性原则,因此,文章中对于数据的多次使用,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感。例如“eleven kilometers directly below the city”“more than150kilometers away”“nearly one
third of”“eight kilometers long and30metres wide”“two thirds of the people”“thousands of children”“more than400,000,75 percent”“90percent150,000soldiers”“more than10,000doctors and nurses”等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基本可以厘清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在阅读中和阅读后,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根据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对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内化。
另外,本文中出现了大量的与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发生时有关的名词、动词。这些生词对于学生的阅读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根据词汇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去分析的话,即
能做出合理的推测,从而减少生词对阅读的影响。例如,“There were deep cracks in the well walls.”中的crack即可以根据本句话中的状语“in the well walls”做出猜测,其含义应该是“裂缝”。文中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汇的语法功能推测词义,这也是基于诊断测评结果的弱项设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学生能够获取语篇大意并分析报告文学阅读语篇的文本结构。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纪实性报告文学语篇,发现该类语篇的语言特征和叙事要点。
3.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和词汇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4.学生能够从文本的描写中加深对其表达的情感的体验,反思我们从灾难中应学到什么。
5.学生能够简要描述唐山大地震这一灾难性事件。
(三)教学过程设计(见附表)
四、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本课例将诊断测评结果与教学实践有机结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纪实性报告文学语篇,发现该类语篇的语言特征和叙事要点。
细读文本,回答三个与
文本细节有关的问题:
(1)What happened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2)Why did the author
say it was one of the most
deadly earthquakes in
the20th century?(Find
as many details as possi-
ble.)(3)What helped
the city“breathe again”?
追问
理解文中的叙事要
点,即地震发生前、
中、后的细节描述。同
时,在回答问题的过
程中,通过追问的方
式,让学生体会排比、
比喻和拟人等修辞以
及文中运用的大量数
据所表达的情感意
义,体会报告文学的
语言特征:生动性和
纪实性。
学习理解类活动
梳理与获取:获取关于地
震的细节描写。
迁移创新类活动
推理与论证:通过教师追
问,学生关注文章的修辞手
法,探讨与主题的关联。
学生能够准确定
位信息,并从文章
中到细节信息
支撑自己的观点。
在教师的追问中,
能够发现文章的
语言特。
3.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和词汇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小组讨论:在文中到
crack,ruin,brick和re-
vive四
个词
,并讨论四
个词的含义。
合作
学习法
指导学生发现并运
用上下文、词汇的语
法功能猜测词义,并
运用学过的表达进
行转述。
应用实践类活动
描述与阐释:学生根据上
下文,推测生词并用自己
的语言分析意义,阐释推
测词义的方式。
基本能够通过小组
讨论准确说出生词
的含义,个别同学
在转述时需要教师
的帮助。
4.能够从文本的描写中加深对其表达的情感的体验,反思我们应从灾难中学到什么。思考并讨论:
(1)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2)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disasters?再次通过拟人修辞的
标题回顾,感悟唐山
大地震带给人们的伤
痛印记。联系生活,总
结我们从灾难中应该
学会什么。
应用实践类活动
分析与判断:学生根据文
章内的描述,组织语言分
析对标题的理解。
迁移创新类活动
推理与论证:学生探讨修
辞手法对于表达主题的
作用。学生通过生活实
际,论证自己从“唐山大
地震”中学到的经验以及
获得的启发。
学生结合文章内
容,分享自身体会,
进一步体会文章的
情感,并结合生活
经验,从多个角度
分享自己对于如何
应对灾难、如何预
防灾害和如何帮助
受灾民众等方面的
看法。
5.学生能够简要描述唐山大地震这一灾难性事件。角扮演:纪念唐山大
地震访谈
四人一组分别扮演记
者、幸存者、志愿者和
政府官员。回顾唐山大
地震这一历史事件。
情境教
学法、
活动教
学法
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创
设问题,并根据文中
阅读和自己思考的产
物对文章的语言、结
构、情感进行内化。
迁移创新类活动
想象与创造:在新的情境
(纪念唐山大地震采访)
中,创造性地描述这一灾
难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发
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能够在采访
中简要描述一些
细节。
合,通过分析班级的诊断测评报告,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对于“推测生词含义”这一项阅读微技能存有明显不足。因此,本节课中,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特的基础上,聚焦学习了词义推测的方法和技能。学生通过合作,借助上下文内容和词汇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对目标词汇的词义进行推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和内化,创造性地进行输出,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外,阅读教学与词汇教学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的含义和词的用法,在提升阅读技能的同时,有效扩大了词汇量。围绕主题,依托语篇,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关注阅读微技能的培养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基于诊断测评的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师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学情,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诊断测评中,了解了自己的弱项之后,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得到了相应提升,最终有针对性地达成提升测评反馈弱项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