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Christmas Day),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基督教徒把这一天当作耶稣的诞辰来
圣诞节 - 名称含义
圣诞这个词的含义是指“基督的弥撒(Christ's mass)”,即为“基督的一次聚餐”。这个仪式源自《新约》的“最后的晚餐”。而“基督的弥撒(Christ's mass)宗教庆祝是以将临期/降临节开始的,将临期是对大约在11月尾基督降生预期的庆祝,将临期教会会有特别的活动或仪式。一般包括降临节颂歌,这段时间内使用将临期历庆祝,期间还会向儿童发送糖果和巧克力。在圣诞节前,教会会在教堂安排用许多圣诞活动,唱诗班也会在教堂里演唱圣诞歌曲。在圣诞夜和圣诞节,特别活动包括子夜弥撒。
圣诞节送礼物
在许多国家里,孩子们准备好空的容器,以便圣诞老人可以装进一些小礼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国,孩子们于圣诞夜在壁炉上悬挂圣诞袜,因为圣诞老人说过要在圣诞前夜从烟囱下来把礼物放到袜子里。在其他国家,孩子们把空鞋放到户外,以便圣诞老人可以在圣诞前夜(或圣尼古拉斯日前夜12月5日)赠送礼物。赠送礼物不单单是指圣诞老人,家庭成员和朋友也互相给予礼物。
送礼时间在许多国家,圣尼古拉斯日仍然是互赠礼物的日子。12月24日晚上,小孩儿们把鞋子拿出放在窗台上,第二天早上他们将发现鞋里放满了糖果和小礼物。
圣诞老人村的北极光圣诞老人的传说来自于遥远的欧洲历史。在1882年,一位美国诗人第一次描绘出了他的形象:面颊像玫瑰,鼻子似樱桃,总是带着欢乐的笑靥,两腮长满白胡子,每逢圣诞前便会驾着驯鹿雪橇来到村镇里,从民居烟囱爬下,送礼物给乖巧的孩子们。
普兰省的“耳朵山”为两国通往北冰洋的国界线,芬兰的儿童故事大王玛尔库斯从中获得了灵感,他在电台讲故事时说,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这座“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他的这种颇有感染力的浪漫推理获得了世人认可,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
圣诞老人村如童话世界圣诞老人村里,每年有源源不断的游客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以一睹圣诞老人的风采。圣诞老人村是一组木建筑,包括有正门的尖顶、餐厅、花圃、圣诞老人办公室、居所、邮局、礼品店、麋鹿园等。拉普兰人住宿的篷帐、鹿角等也是颇有意思的纪念品。
走出圣诞老人屋,便可看到地上那条白的北极线(北纬66度33分),圣诞老人屋就建在这条北极线上。沿着北极线走,线的一头就是北极圈内那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芬兰圣诞老人村邮局。这是芬兰最繁忙的邮局,每年这里要收到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封信,每封信都会保证有回信,信中除了节日问候外,还有一段关于圣诞节的故事。邮局角落里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有许多各地小朋友给圣诞老人写的信。听说,如果你没有机会来北极圈拜访圣诞老人,却十分向往这儿的风情,那么你可以给圣诞老人写封信,不管相信与否,你都可以试一试。这里是全世界的孩子们寄托希望和梦想的地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都可以给住在这里的圣诞老人写信,倾诉心事,索要礼物。而每年的圣诞节前后,又有大批各式
各样、花花绿绿的礼物要从这里发向世界各地。可以想象,收到礼物的孩子会是怎样的欢呼雀跃。所以,寄明信片、获得穿越北极的证书是到访圣诞老人村必做的三件事中的其中两件,而第三件事,当然少不了跟我们圣诞老人来一个合照,但圣诞老人在哪里呢?--答案就在圣诞老人办公室。
圣诞老人的小屋圣诞老人办公室就设在尖尖的木楼里,每天上午10点半,圣诞老人便会准时坐在这里,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回答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给他们讲故事,和
他们一起做游戏,为他们送上美好的祝福。这里仿佛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祥和气氛的家,木板墙上挂着串串铃铛,屋顶有彩灯闪烁,正面的墙壁上镶着一幅木制的世界地图。慈祥的圣诞老人笑容可掬地坐在壁炉边的橡木椅上,卷曲的白胡子直垂过胸,浓密的白眉毛几乎遮盖了鼻梁上的整副眼镜。
特学院:精灵学院圣诞精灵乃圣诞老人传说中的精灵助手。可别小看他们,每年圣诞节期间,现实生活中的圣诞精灵们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回复数万封写给圣诞老人的信,解答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有见及此,芬兰北部拉普兰省首府罗瓦涅米于2007年,在拉普兰职业大学开设了这所培养圣诞精灵专门人才的学院,精灵学院所在地芬兰北部旅游城市罗瓦涅米距北极2600公里,被芬兰人誉为圣诞老人“真正的”家。圣诞精灵并不像我们看到的只学习如何接待游客和帮助圣诞老人回信的工作这么简单, 拉普兰职业大学项目协调人及教师埃萨.塞基宁说:“圣诞精灵要会在雪地里生火…还要对当地自然和动物知识了如指掌,要掌握多国语言等。”
【世界上最特别的三个邮局】芬兰罗瓦涅米市“圣诞老人邮局”是世界上唯一位于北极圈的邮局,每年圣诞节这里都会寄出很多祝福;南太平洋地区瓦努阿图的“海底邮局”,要在这个邮
局寄出一份祝福,还是需要一定肺活量的。珠穆朗玛峰临时邮政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邮局。想要这里明信片祝福的有木有?
万圣节(HALLOWEEN)为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万圣节期间,许多公共场所乃至居家院落,都会布置上很多装璜,诸如各式鬼怪、南瓜灯、还有黑猫以及巫婆的扫帚之类;孩子们会穿上每年不一样的万圣节服装,拎着南瓜灯的提篓去挨家挨户地讨糖,说是“trick or treat”。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最多的版本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1]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1]
万圣节 - 前夜
庆祝活动从10月31日晚开始,称为万圣节前夜(Halloween)。主要流行在说习惯英语的一些国家。在前夜,人们会按照风俗带上面具、穿上奇异的衣服打扮成鬼怪的模样,家家户户都会用南瓜雕空做成灯。孩子们会打扮好后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讨要糖果。人们在这天并不拜祭祖先或鬼神,据说打扮成鬼怪模样和做南瓜灯是为了吓跑出来作恶的鬼怪。关于这一日得起源,存在四种不同的说法,但都与鬼有关。流传至今,已经几乎没有了任何宗教或迷信彩成分,人们的打扮已经不止是鬼怪,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挥,很多地区每年都会组织举行大型化妆游行活动,热闹非凡。圣诞老人的由来
万圣节 - 发展
万圣节流传到今天已经完全没有了宗教迷信彩,它成了一个孩子们的节目,也是年轻人化装舞会的节目。社会对节日的活动也一直做着正面的引导:要求大人教育孩子们不做恐吓性的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架车停在路边,小孩去敲门讨糖)。大人应该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
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通常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挨家挨户的要糖,但是较小的孩子则只在附近几家索要,而且会得到父母的暗中保护。回家后孩子们会兴致勃勃的比较谁要来的多,以此获得胜利的成就感。
公共场合以及居家周围的节日布置都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等,都是节日的装点,已全然没有骇人之鬼魅彩。有的女学生还端端在这时候会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的耳环来佩带。
万圣节 - 节日主题
万圣节的主题是鬼怪、吓人,以及与死亡、魔法、怪物有关的事物。通常与万圣节扯上关系的事物有鬼魂、食尸鬼、巫婆、蝙蝠、黑猫、猫头鹰、精灵、僵尸、骷髅和恶魔等,还有虚构人物如吸血僵尸和科学怪人。黑和橙是万圣节的传统颜。现代万圣节的产品也大量使用紫、绿和红。秋天的元素如南瓜和稻草人等,也成为万圣节的象征。
杰克灯是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物。在英国和爱尔兰,当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芜菁中燃点
蜡烛造成杰克灯,但移民到美国的人很快便采用南瓜代替,因为南瓜比较大和容易在上面雕刻图案。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吓人的面容,并放在大门口的阶梯上,传统上此做法是想吓走恶魔或妖怪。
万圣节 - 习俗
不请客就捣乱
万圣节(万圣夜)的主要活动是“不请客就捣乱”(Trick-or-treat)。小孩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钟,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请客就捣乱),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便会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礼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声音特效和制烟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当然,大多数家庭十分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孩,于是,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计,整袋整袋的搬回家。在苏格兰,小孩要糖果时会说:“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蓝,地是绿,齐来庆祝万圣节前夜),然后以唱歌跳舞等表演来博得糖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