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文化比较
                      ——关于《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一、关于作者和三国文化比较的必要性
厕所文化    “我确信,在21世纪不远的将来,超越国境的日籍华人、华裔日本人以及韩籍华人、华籍韩国人、日籍韩国人、韩籍日本人,必将作为21世纪东亚的新生力量活跃于历史舞台上。”作者如是说。
单看这一点,就会引发如是疑问:“为什么人们在国际关系已十分开放的今天,也会通过改变国籍选择完全不同的异国文化融入其中呢?”
相关资料显示,最主要的原因都来自于经济和政治——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日韩为资本主义国家,着眼于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日本人和韩国人、以及着眼于资本主义国家优越性的中国人,便会在自身能力足够的条件下改国籍。而“国体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这与“经济是基础”恰好不谋而合。人的行动在排除了“感情”这项因素之外剩下的或许就是出于经济利益的理性判断了。从事外交或通讯交流方面工作的人,或干脆在国外生活工作
的人,出于某些便利(例如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大小)就会变更国籍。
比如这本书的作者,堪称“中日韩比较文化学第一人”的学者,他原是生于辽宁沈阳的朝鲜族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他的妻子便是韩国人。但是两人如今早已定居于日本,并已改为日本籍。他的经历就刚好把中、日、韩三国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里说变更国籍这件事,是想说,不管个人是如何受政治和经济影响,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就该是文化这条长线了。它穿起了中、日、韩三国,即三国文化自然是有不少共性——东亚文化圈,并繁复地自行形成了宗教、语言、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习惯等诸多特性,想要在哪方面明明白白的梳理清楚,或许是不太可能。即便是国籍能几笔修改得了、语言可以三年五载熟练掌握,长期以来经历特有的民族性的“浸泡”所产生的文化属性是无法轻易转变的。而它又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才更应该着眼于三国文化的“演义”,从中得到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深刻认识,并以更开阔的眼界去感受异国文化的影响。
顺便需要提一点的是,关于三国文化比较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作者进行研究的动机,作者是这样写的:“我现在所做的通过日常琐事来比较三国文化的尝试,是为了阐述我个人的一种观点,即21世纪的世界迎来了东亚文明黎明的到来。”“苏联这一巨大的共同体阶梯后,
原来被人忽视文化差异就暴露于青天白日之下。”“21世纪是一个从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支配一切转向文化大显身手的脱胎换骨的时代。”
二、中日韩三国比较
关于三国的文化差异,作者从语言、生活习惯、美学和德、饮食、风俗、民族性等诸多角度,引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了论述和评价。其本身看起来通俗易懂,但最大的麻烦莫过于杂而乱,互相间的联系千回百折,想要真正总结出什么来很是困难。在这里我便单在易于总结的几点上寻端倪吧。
①、在语言上,古代汉语主要发挥了表达人的意志即理念的功能,所以并不十分细腻。正因如此,古典文学中的恋爱文学出现得才比较晚,恋爱小说繁荣也是在文言文废止之后了。韩国与中国类似,而日本则有所不同,奈良年间便已完成的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里,单是以爱情为主的诗歌便不少于200首,后有紫式部、松尾芭蕉等众多名家的努力发展至今。
而在近代,韩语与日语的共同处颇多,两者都属于黏着语,注重表明结果,而汉语则属于
独立语、分析语,善于表达过程。比如“我爱你”,汉语中先说“我爱”然后加“你”或“她”,日语韩语则必须先把宾语加以说明(如:貴方を愛する)。这样想想,韩国留学生日语学得快也绝非偶然了。从中不难看出,韩国人和日本人都是结果首位主义的民族,中国人使用汉语善于分析,设定几个结果在加以考证,因此考证学发达。加之健谈,便擅长辩论。
②、日本人吃西瓜喜欢加盐,中国人加糖,韩国人与中国人相近。加糖容易理解,日本人吃西瓜放盐据说是因为西瓜太甜反而不爽,撒盐加以调和。那么,味学上,日本若是中和味道的“互融调和”,中韩便是“锦上添花”。这种融合的特性在近代,便是对西方文化的毫无阻力的吸收,而中国和韩国则碍于绝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未摆脱传统儒教的束缚。
然而,在其它方面,日本却相对地更讲究“原则主义”、过于呆板,中国、韩国显得更随性,与上面的特征显得矛盾了。比如,日本人善听,中国人和韩国人则擅长“口的文化”,以至于或许在跟日本人交谈的时候,总感觉他们有些冷淡;日本人送礼更注重包装而忽视内容,中国人和韩国人拆开收到的日本人的礼物时难免感觉自己被耍了;日本人看到两个男生拉手会断定他们是“同性恋”,在中国和韩国或许我们还能接受;日本商场里的服务尽善尽美,中国韩国则是“爱买不买,不买走人”;日本人团体意识强,国技相扑一局定胜负,中国韩国往往采用“五局三胜”“三局两胜”制……
从以上内容看,或许韩国与中国相同之处更多一些,日本则让我们难以接受。
③、还有一些方面,中、日、韩三国则各不相同,但为于中间位置的往往是韩国,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总感觉韩国给人的印象非常柔和了吧。
比如,“洗手间文化”,中国的洗手间从豪华到青石板样样俱到,日本的洗手间则是“对厕所的装饰就像卧房一样用心”,韩国的洗手间称为“化妆室”,位列中间;中国人热情好客,明白“水至清者无鱼”的道理,日本人认为请别人到家里无异于公开自己的隐私,而韩国人则有着一种“半开放半封闭的性格”;回望近代,如果把中国比作乌龟,把日本比作兔子的话,“韩国虽然不如日本这只兔子跑得快,但也是一边喊着快快地,一边用比龟步快的猴步跑着紧追日本”……
④、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如果韩国的代表食物是辣椒酱的话,日本就是拥有“梅干文化”,“酸”代表了日本人的一种明朗还略有阴郁的性格,而中国呢?非要说的话我也同意“榨菜”一说,“咸”的榨菜有一种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厚重感;讲究“情”的韩国人与讲究“理”的日本人之间,中国人讲究的“义”才是我们的传统……
从上面两例来看的话,于日韩之间更讲究中庸的,便是我们中国了。
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是一个“奇葩”。的确,我觉的日本的文化在大多方面都是与中国截然不同的,但那只是浸透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我们无法习惯罢了。从影响文化的因素上看,我比较容易看出来的是地理位置和历史方面的影响。日本是个岛国,韩国位于半岛上,中国则是陆地居多,这也容易解释为什么韩国既有日本的许多特性又与中国也比较接近了。另外历史上的高句丽、百济、新罗,都受到了中国封建王朝深刻的影响,唐代遣唐使以及像安倍仲麻吕那样的来访的人虽多,也会受制于交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