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绝句四首
    (一)《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歌舞,自在柠檬莺恰恰落花。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密把小路遮挡,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高又高。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年)春。上元元年(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
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二)《江南可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不好风景,落花时节又可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看见你的表演;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观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三)《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不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做着春天,成双作对不好喜庆;白鹭整齐划一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迷人。那西岭的雪峰啊,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镶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去。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回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
已讨平,杜甫获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返回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不好,直面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出了这一组即景大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变成后也不急于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四首诗就是杜甫初归属于草堂时所写下的一些绝句诗,包含其中的《绝句四首》。明末王嗣奭《杜臆》说道“就是风雅语”,“砌写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将客居此以终老,而留世情事如此。
    (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八十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唱响须酒,青春作伴不好归田。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年)春天。宝应元年(年)冬季,唐军在
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五)《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白烫处,花重锦官城。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
陕西旱灾而走进四川成都移居,已经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稳的生活。并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移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相处,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出了这首描绘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唐·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注解:
    曾:通“层”。
    二、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下耆一遥望泰山时,高兴得无人知晓怎样形容才不好的那种揣着飞白劲和赞叹敬重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称,因居五岳之首,故奉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就是用作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带入诗句中,就是个新创,很精致。这个“夫”字,虽并无真的意义,却少它严禁,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塞中”。堪称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天道钟戒坛,阴阳割去昏晓”两句,写下将近盼中所见到泰山的奇妙明丽和巍峨矮小的形象,就是上句“青未了”的例证。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小自然如此存有情致,把奇妙和美艳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低,天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道“割去昏晓”。这本就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以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去”字,则写下了矮小的泰山一种支配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断,构成相同的景观,注重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并使恒定的泰山顿时充满著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获得显现出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可以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下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见解,彰显了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注重了泰山的山中,写下了雄视一切的气势磅礴和气势,也整体表现出来诗人的心胸气魄。“可以当”就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必须”。如果把“可以当”意为“应”,便不值精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大和矮小的`泰山展开对照,整体表现出来诗人不怕困难、勇于登山绝顶、俯瞰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沦为一个了不起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就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颂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了不起不仅就是自然的也就是人文的,所以荣登的极顶的真意本身,当然也具有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杜甫《月夜》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烫,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1、云鬟:妇女的鬓发。
    2、清辉:指月光。
    3、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4、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韵译】: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幸福,你在阒莨胫下流细困窘芤蝗硕揽础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烫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搂共大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评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阒荩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下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想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迷人妻之“寂寞”凄然,进而期盼共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充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密切,写下离情别绪,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