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等差数列前n项和
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
  (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研究 的最值.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高中数学教案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求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般的公式,并加以应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
(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
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综合运用.
  ②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
  ③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
  ④补充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
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
  问题就是(板书)“
  这是小学时就知道的一个故事,高斯的算法非常高明,回忆他是怎样算的.(由一名学生回答,再由学生讨论其高明之处)高斯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现这100个数可以分为50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一组,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一组,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一组,…,每组数的和均相等,都等于101,50个101就等于5050了.高斯算法将加法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迅速准确得到了结果.
  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和,高斯算法对我们有何启发?
二.讲解新课:(板书)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
1.公式推导(板书)问题:设等差数列 的首项为 ,公差为 由学生讨论,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
思路一:运用基本量思想,将各项用 表示,得
,有以下等式
,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 ,似乎与 的奇偶有关.这个思路似乎进行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