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愠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读成诵: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各自练读。
  ⑵ 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
”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检查背诵情况。
  2、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⑴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
  ⑵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论语十则翻译
  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
  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
  ⑸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
  ⑹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
  ⑺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
  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
  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
2、《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