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ART 01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从不同角度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当代诗歌。八首诗歌文体同中有异,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短诗五首》等六首是中国新诗;《梅岭三章》是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海燕》则是一首外国散文诗。诗歌主题也较为丰富,或饱含丰厚的情感,或蕴含深刻的哲理。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具有沉重的历史感,运用丰富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浓烈的热爱之情;卞之琳的《断章》和聂鲁达的《统一》是哲理诗,蕴含着人生哲思,引发思考;陈毅的《梅岭三章》、芦荻的《风雨吟》以及高尔基的《海燕》属于革命诗,歌颂伟大的革命精神;沈尹默的《月夜》是一首理想诗,表现诗人对独立自由的追求;还有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悼念之情,赞美了萧红不屈的英姿。这一单元集中编排诗歌,要着眼诗歌的文体特征展开教学。基于七年级、八年级上学期及九年级上学期对于诗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现当代诗歌的方法。本单元将有机关联整个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适当迁移课外诗歌,继续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我校将举办以“云中我荐锦诗来”为主题的诗歌节,现向全校学生征集课外能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当代诗歌,请选择一首符合主题要求的诗歌,录制朗诵视频,并附上不少于200
字的推荐词参选。这一核心任务虽然指向的是课外诗歌的朗诵和欣赏,但和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密不可分,也契合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时代精神”。学生通过八首诗歌的求同比异,可以感受新诗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可以借助每首诗歌的背景资料,窥见诗人们的创作意图;可以通过把握感情基调,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可以赏析诗歌中丰富的意象、独特的意象等,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揣摩意象背后的深刻意蕴;也可以关注诗歌中语言的跳跃性、省略性、陌生化,圆周句式等,体悟独特的言语形式中潜藏的诗理;还可以分析诗歌中主客流转、象征等写作手法,体会诗歌的抒情性;也可以在反复诵读中,把握韵律、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还可以将所学的阅读策略运用到课外诗歌中,举一反三……单元课文不但是时代精神的结晶,更是解读、诵读现当代诗歌的范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掌握阅读现当代诗歌的常用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真正提升阅读诗歌的素养。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四个课段推进。第一课段是初读诗歌,分析新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第二课段是从人物背景、感情基调、意象特点、语言特、写作手法等方面解读诗歌,总结并运用欣赏现当代诗歌的一般策略;第三课段是通过反复朗诵,教师范读和示例,感受韵律、节奏、语言等诗歌美感,把握诗歌的重音、停连、语气等,写好朗诵脚本,录制朗诵视频;第四课段,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活动主题的诗歌,根据第二、三课段归纳的阅读现当代诗歌的方法,撰写推
荐词,并朗诵该诗歌。四个课段各有侧重点,又有层进关系,需要一步一步推进完成最后的任务。
PART 02
学习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中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尝试写诗歌”。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要通过朗诵,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并“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现当代诗歌时,应关注诗歌朗诵、诗歌鉴赏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诗歌鉴赏上,本专题着重于多角度体悟诗歌的情感和哲理。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所掌握的现当代诗歌中任选一首,以朗诵的方式呈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并为同学讲解诗歌表达的情感或哲理。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76位学生)
(1)诗歌朗诵:91%的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但76%的学生的朗诵缺少必要的重音、停连,缺少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诗歌鉴赏:82%的学生缺少对现当代诗歌整体阅读策略的把握,无法精准地体悟诗歌表达的情感或哲理;92%的学生缺少多角度的品析,缺少对诗歌主题个性化的解读。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有一定的现当代诗歌阅读积累,基本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新诗,但对所积累的现当代诗歌大都停留在理解大意的层面上,缺少对现当代诗歌系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阅读策略,缺乏精细化的朗读技巧。具体情况如下:69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91%)可以
把握情感基调进行朗读,但58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6%)还缺少精细化的朗诵技巧,缺少必要的重音、停连,缺少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62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2%)无法精准地体悟诗歌表达的情感或哲理,70位学生(约
占测试人数的92%)缺少多角度的品析,缺少对诗歌主题个性化的解读。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现当代诗歌,能够熟读并理解大意,但对诗歌的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身体语言等朗诵技巧的运用,从诗人背景、感情基调、意象特点、语言特和写作手法等多角度解读诗歌的情感或哲理,需要进一步学习。因此,诗歌朗诵和诗歌鉴赏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PART 03
学习目标
当代诗歌一、语言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体会现当代诗歌的音乐性,并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重音、停连、语气等;
2.能够从人物背景、感情基调、意象特点、语言特、写作手法等角度,理解诗歌内容,体悟情感和哲理,体会现当代诗歌的抒情性和多样性,并运用这些角度解读课外现当代诗歌。
二、思维目标
3.能够归纳阅读现当代诗歌的一般策略,并将其运用到多角度欣赏课内外诗歌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提升演绎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4.能够在反复诵读中,发挥联想与想象,运用一定的朗诵技巧,通过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等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增强形象思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