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完璧归赵
【拼音】wán bìɡuīzhào
【重点字词】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都城。后来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造句】其实我早就想把这个杯子完璧归赵了,只是我最近一直没有时间。【背景故事】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的意思。
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个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
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如果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3-2.闻鸡起舞
【拼音】wén jīqǐwǔ
【重点字词】闻:听见,听闻(听见鸡叫)。鸡:公鸡(会打鸣的那种)。
起:起床。舞:舞剑。
【解释】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造句】学习,就要有闻鸡起舞的精神,勤奋,勤奋,再勤奋。
【背景故事】
晋代有一位将军,名叫祖逖。他文韬武略,忠心爱国,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人。可是,祖逖小时候却是个淘气的孩子。他不爱读书习武,整天只知道到处玩。祖逖长大后,看见国家衰落,连年征战,百姓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力量微薄,学问又浅,。为了能改变国家的现状,祖逖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在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就没有答应,而是继续努力读书。
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他和祖逖一样,都希望早日平定战乱,让国家强大,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两个人每次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都会不知不觉谈到很晚,就在一张床上休息。第二天早上,他们又会一起练剑习武,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准备。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在叫我们起床,现在就去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
郑重其事造句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祖逖与刘琨都成为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的文武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