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一、分析诗歌形象
(一)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颈联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特点?
(二)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①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懈吾民之愠兮”。②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2.前三联写出了孤桐哪些特点?
(三)书事
黄宗羲
初晴泥路觉蹒跚,听彻松涛骨亦寒。
莫恨西风多凛冽,黄花偏耐苦中看。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3.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特点?
(四)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十轮: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②素娥:嫦娥。③此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4.两首诗中的“中秋月”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五)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5.两首诗都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处来刻画儿童形象,请结合内容分别作简要分析。
(六)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6.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
二、鉴赏诗歌技巧
(一)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智取生辰纲》中白胜所唱之诗: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注】①祈雨:祈求龙王降雨。②朱门:泛指富贵人家。③咽(yè):凝塞,使乐器发声不响。
1.两首诗在构思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二)书事
黄宗羲
初晴泥路觉蹒跚,听彻松涛骨亦寒。
莫恨西风多凛冽,黄花偏耐苦中看。
【注】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2.本诗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
(三)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3.“烂醉东风野草花”这一句富有表现力,试进行赏析。
(四)秋海棠
【清】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4.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的三、四句作简要分析。
(五)咏萤火
萧绎
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咏萤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5.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有什么不同?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杨万里的诗有哪些[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
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赏写法]
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