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作者:林天宏
来源:《视野》2008年第15期
作者:林天宏
来源:《视野》2008年第15期
1
那是5月15日下午大约两点钟的时候,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已近3天。
这是一个身材瘦小、略有些卷发的男子,面部表情看上去还算平静。背上的人,身材明显要比背他的男子高大,两条腿不时拖在地面上。他头上裹一块薄毯,看不清脸,身上穿着一套干净的白校服。
同行的一个医生想上去帮忙,但这个男子停住,朝他微微摆了摆手。“不用了。”他说,“他是我儿子,死了。”
在简短的对话中,这个男子告诉我们,他叫程林祥,家在离映秀镇大约25公里的水磨镇上。他背上的人,是他的大儿子程磊,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高一。地震后,程林祥赶到学校,扒开废墟,到了程磊的尸体。于是,他决定把儿子背回去,让他在家里最后过一夜。
紧跟程林祥的,是他的妻子刘志珍。她不知从什么地方捡来两根树干,用力地拿石头砸掉树干上的枝杈,然后往上缠布条,制造出一个简陋的担架。在整个过程中,她始终一言不发,只是有时候略显暴躁地骂自己的丈夫:“说什么说!快过来帮忙!”
担架整理好后,夫妻俩把程磊的遗体放了上去。可担架太沉,他们抬不上肩膀,我们赶紧上去帮忙。
“谢谢你。”她看了看我,轻声说道。原本生硬的眼神,突然间闪现出一丝柔软。
2
5月21日晨,我和同事商定,开车前往水磨镇,去寻这对夫妻。下午3时许,在山下的一个救灾帐篷前,我们终于到了程磊的母亲刘志珍。
那天下午,有部队把救灾的粮食运到镇上,她和程林祥下山来背米。老程已经先回山了,她听村子里的邻居们说,都江堰有很多孤儿,便聚在这个帐篷前,商量起收养孤儿的事情。
“这几天,我心里空荡荡的。”在带我们回家的山路上,这个刚失去爱子的母亲边走边说,回家的“有人劝我再生一个,可我觉得,这也是浪费国家的资源。不如领养一个孤儿,然后像对程磊一样,好好对待他。”
我们都沉默了,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跟着她,沿着泥泞的山路往上走。
程林祥的家,在连山坡村的半山腰上,一座贴着白瓷砖的简陋的三层小楼。这本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程磊96岁的曾祖母还健在,爷爷奶奶还能下地干农活。这对只有初中文化的夫妇,原本在镇上的一个建筑公司打工,他们每个月收入的一半,都要用来供养两个孩子上学。
程林祥还认得我们。“我们家盖房子,没和别人借一分钱。”他颇有点骄傲地说。更让他骄傲的是,两个儿子都很懂事,在学校的成绩也都不错。前一阵,他还在和妻子商量着外出打工,为兄弟俩筹措上大学的学费。
3
地震发生的时候,程林祥夫妇都在镇上的工地里干活。一阵地动山摇之后,镇上的一些房子开始垮塌,夫妻俩冒着不断的余震,往家里跑。
家里的房子还算无恙,老人们也没受伤,没多久,在水磨中学上课的二儿子程勇也赶到家里。他告诉父母,教学楼只是晃了几下,碎了几块玻璃,同学们都没事。
夫妻俩松了一口气,程林祥甚至觉得,远在映秀读书的程磊“最多就是被砖头砸了一下,能有什么大事呢”。
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夫妻俩忐忑不安地过了一夜。13日早上7时,他们冒着大雨,前往映秀镇的漩口中学,寻在那里读高一的大儿子程磊。
可呈现在这对满怀希望的夫妻面前的,却是一幅末日景象。
程磊就读的漩口中学,位于镇子的路口。此时,这座原本六层的教学楼,已经坍塌了一大半,程磊所处四层教室的那个位置,早已不存在了。
整个镇子变成一片瓦砾场。幸存下来的人们,满脸惊恐的表情,四处奔走呼喊,救人的声音此起彼伏。夫妻俩穿过人,来到了漩口中学前。逃出来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搭建了一些简陋的窝棚。他们遍了窝棚,只遇到程磊班上的十几个同学,他们都没有看见程磊。其中一个同学告诉程林祥,地震前,他还看见程磊在教室里看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