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欧阳修
课程类型:新课
教学课题:《醉翁亭记》
时间分配:180分钟
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这篇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文言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掌握并明确了文言阅读和学习的一般方法、要求。但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视野有限,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品悟文字的精妙和把握作者亦醉亦醒的心态,就成为教学本篇文章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根据课文及注释,掌握如“山”“而”“也”等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积累课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名言警句。
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理解文章中“乐”的含义与“乐”的具体内容。
②通过情景教学法,掌握全文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与抒情结合的写法。
③通过讨论法,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教学重点:
①掌握如“山”“而”“也”等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积累课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名言警句。
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
③理解文章中“乐”的含义与“乐”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
①理解文章写景叙事与抒情结合的写法。
②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显示:欧阳修图片
知道他是谁吗?(欧阳修)谁为大家介绍一下欧阳修?
多媒体显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24岁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因支持范仲淹政治革新而被贬,本文写于其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二年。
多媒体显示:醉翁亭图片
知道这个亭子的名子吗?(醉翁亭)醉翁亭与欧阳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去探寻答案!
二、作家作品简介
(1)简介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24岁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因支持范仲淹政治革新而被贬,本文写于其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二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暝(míng)      伛偻(yǔ lǚ)
酒洌(liè)  山肴野蔌(yáo)(sù)  觥筹(gōng chóu)
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潺(chán)
2、成语积累
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现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山肴野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多媒体播放朗读视频,学生边赏画面边听读,感受骈句的节奏美、韵律美。
4、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是以哪一个字为线索展开的?
请同学们自主思考,随机抽取几名同学回答后,再由老师总结。
明确:文章主要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以及滁州人民和平快乐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同游赏宴饮的乐趣。文章是围绕“乐”字展开的。
5、阅读文章划分文章段落层次,说明每一个层次讲述了什么内容。
请同学们同桌相互讨论,待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同学回答后,再由教师进行划分与总结。
明确:
本文形散神聚,共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本段主要讲述了醉翁亭的地点与名称的由来,引出下文的人和事。
第二层(第二至三自然段):本段主要讲述了山中的景和滁人的游乐与太守的宴饮。
第三层(第四自然段):本段主要讲述了日暮醉归的景象,引出了作者的“乐”。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全面理解
1、从题目来看,所记的是一座亭子,叫“醉翁亭”。这座亭子为什么叫“醉翁亭”呢?“醉翁”这个名字又因何而来啊?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教师点出重点字词:作:建造。
之:助词“的”。(山之僧智仙也)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之:表代词,指醉翁亭。(名之者谁)
而: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曰:叫做。
辄:就。
请几个同学结合注释和老师给出的重点字词进行翻译,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亭记教案
2.醉翁为什么喝一点点酒就会醉呢?文中哪个句子在说明原因。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教师点出重点字词:之:助词“的”。(醉翁之意、山水之间、山水之乐)
之:代词,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
寓:寄托。
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而:连词,表递进。(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乎:在乎。
请几个同学结合注释和老师给出的重点字词进行翻译,教师适时进行引导。(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师追问——那么这句话究竟是在写醉还是在写乐呢?
引导学生明确喝酒之醉只是表达心中之乐的方式,所以写作者的酒醉、陶醉,就是在表现作者的快乐之心情。写醉就是在写乐。(板书: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