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的古诗文,在描写景物、表达观感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学习,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重修的岳阳楼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阐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主张,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
《醉翁亭记》是作者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所写。文章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周边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记叙滁人、宾客和太守的游宴之乐醉翁亭记教案,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文章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李白在《行路难》中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悲愤中不乏豪迈;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追寻之中,既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单元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古诗文的能力。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的优美意境。
3.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注意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
的作用。
4.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
单元重难点
重点: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句。
难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借助图片、音像等资料,使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观的认识,把书面语言形象化。
2.诵读法。以读代讲,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古诗文的目的。
3.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己翻译课文,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课时安排
《岳阳楼记》:2课时
《醉翁亭记》:2课时
《湖心亭看雪》:1课时
《诗词三首》:3课时
10 岳阳楼记范仲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读出情感。
2.体会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3.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准确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出过渡性的词句,揣摩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学习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都因千古名篇而著称于世。王勃《滕王阁序》中名扬天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中的千古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令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也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兵部尚
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