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飞天”凌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三课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新闻特写用词及语言,区分新闻客观事实与作者主观评价。
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对比消息,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与文学的特点,理解新闻特写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2.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难点】
通过新闻特写语言特点区分新闻客观事实与作者主观评价。
掌握新闻特写的写法技巧,并完成新闻特写的写作。
【学习流程】
一、导入
学生分别观看跳水视频和跳水慢镜头视频谈感受,对比当前赛事视频直播,老师讲解1982年亚运会比赛报道情况,引出本文内容。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让学生对跳水运用有直观的认识,为阅读课文打基础;对比当今和1982的赛事新闻报道,促进学生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存在价值。
二、学习过程
(一)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消息补充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主问题:两位学生分别播报不同体裁新闻,其他同学仔细聆听并独立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阅读补白部分《什么是新闻特写》,圈点勾画重点内容,明确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2.对比阅读两则新闻,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的差异。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背影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1.默读补白部分,圈点勾画出新闻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2.结合课本和导学单,圈点勾画出两篇新闻的新闻要素。
3.独立思考,课文是怎样体现新闻特写的文学性?
设计意图: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答案预设:
1.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生动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
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
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
2.《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这则消息基本具备“何时(11月24日),何地(新德里跳水运动馆),何人(吕伟),何事(10米跳台跳水比赛),何故(选择难度最高的5136跳水动作),如何(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六点,所以消息往往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飞天”凌空》这则新闻特写则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集中笔力主要抓住吕伟跳水的精彩全过程(起跳、腾空、入水)进行报道,对何人、何事等新闻常见要素一笔带过。体现新闻特写着重描写新闻事件中精彩片段的特点。
3.课文用不同文学手法对跳水的三个步骤(起跳、腾空、入水)进行细致描写,并通过现场观众及周围环境等描写侧面烘托吕伟跳水的精彩瞬间。
(二)品读美文佳句,理解文学特点
主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文中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掌握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
1.了解飞天,从文学角度分析题目作用。
2.阅读1-4段,从修辞,描写,写法等文学角度赏析,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
3.阅读5-8段,从描写等文学角度赏析,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组长组织同学们分析主问题,结合主问题下列出的小问题,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出展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赏析。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引导学生从描写、修辞、写法等文学角度,感受语言文字进行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
答案预设:
1.“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意思为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飞天”凌空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2.(1)动作描写:
第2段“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第3段中的“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和第4段中的“‘哧’地插进碧波之中”,这几处特写镜头似的描绘,形象地再现了吕伟跳水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极具吸引眼球、震撼人心的效果。
(2)修辞手法: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 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一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娴熟、完美,无可挑剔。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此句把入水瞬间的运动员身姿比作轻盈、笔直的箭,突出其入水速度之快,入水姿势之完美,同时再次以暗喻的手法表现了跳水姑娘如飞天仙女般优美绝伦。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1.7秒的时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翻腾和转体动作娴熟轻快。
(3)写作手法:“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陈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运用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的写法,以漂浮的白云、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对比,衬托出她“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总:1-4通过一系列文学手法从正面描写了吕伟跳水的精彩瞬间。
3.侧面描写: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 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当一个印度观众得知夺冠选手竟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夸赞中国体育人才辈出也属于侧面描写,这里从更深的层次表现了中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绩。这些侧面描写将行文的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同时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完美地凸显出来。
教师补充总结:依据课文内容可推出侧面描写主要从3个角度进行。1.以他人写主角;2.以他物(文中第一段的飞鸟)写主角;3.以环境写主角。同学们在写练笔以及作文的时候可以尝试使用。
(三)探究语言,揣摩观点
主问题:再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明确本文通过新闻特写的用词及语言,区分新闻客观事实与作者主观评价这一内容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组长组织同学们分析主问题,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出作者客观描述以及主观表达的语言及词语,并在小组内讨论这些语言及词语如何展出现新闻事实,怎样表达作者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个学程的设计就是在学生了解掌握新闻特写这一体裁后,从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和要求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同时本单元任务三写新闻做准备。
答案预设
语言客观性:①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②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③谨慎使用修饰性词语,例如“轻轻”一蹬、游泳场都“沸腾”了、“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由衷”的赞赏。这些修饰词恰当地、真实地展示、反映事实,而不能艺术的表现事实。显示出新闻写作决不能有半点浮夸的特点,这是与文学主观创作的最大区别。
语言的主观性:“犹如”被空气托住了、“似乎”特别慷慨,犹如和似乎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表现了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
教师补充:
语言的简洁性:“陈静自若”、“风度优雅”、“修长美妙”、“悄然不惊”、“如梦初醒”、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四)视屏拓展,实践运用
观看2022冬奥会,我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的夺冠比赛视频,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一则150字左右的新闻特写,并在班级内展示。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确定文章标题,比赛的精彩瞬间、写作运用的文学手法等。
2.实践写作:小组内成员分别负责写作的一部分,最后组长修改整合。
3.班内展示,请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苏翊鸣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动作内转1800难度大,但是苏翊鸣完成的非常流畅,且在慢动作回放中,可以看到其空中姿势极其漂亮。这个比赛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组共同创作节省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