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方案
授课班级
班  级
2013级2班
人  数
45人
专  业
学前教育专业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教材和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雨巷》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第五单元。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选编了现代诗二首(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作品丰富的情感。
内容分析:
《雨巷》是一首象征和暗示彩比较浓烈的抒情诗。全诗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的蒙蒙细雨等环境渲染,以及诗人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彷徨感。
二、教学目标
课 程
标 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本 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背影教学设计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2体会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共通共融。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13级2班的学生,全班共45人,其中有12人是来自藏区的“9+3”学生。学生正处在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时期,平时比较注重艺体类课程,总体文化课程基础比较薄弱,对许多课文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一知半解。他们愿意学习,却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现代诗的学习,他们在初中阶段以及本系列教材的上册都有过接触,有一定学习基础,但不够扎实。
四、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分析
  1. 知识点的划分与学习水平的确定
课题名称
知识点
学习目标层次
计划学时
编号
内容
知 道
领 会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2课时
《雨巷》
1
导入
第1课时
2
作者简介
3
学习生字
4
自由朗读学习生字
建立初步感知
5
对意象的初步理解
6
探索诗歌主旨
第2课时
7
领略诗歌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