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需要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但是,教学设计不仅应该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研究环境的创设、研究情感的培养、研究方式的指导和研究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应该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教学任务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师应该关注“教什么”问题,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1.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研究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研究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班级研究氛围、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例如,在讲解《背影》时,要注意避开对事件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过去我们通常只关注教材分析,主要是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方面,而较少关注与研究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认知和心理
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此外,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而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实际上,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上,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这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对教材的分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要充分考虑培养目标,综合学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以及知识结构图到学生研究能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去进行研究重点、难点的分析。例如,在教授《孔乙己》一文时,我们应该从人物入手,提示学生出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一句话,抓住三个要点,联系此句话的前后内容,以此为阅读的突破口,化难为易。
3.教学对象。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难点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研究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研究心理、思维障碍分析,结合学情考虑学生在研究此内容时的心理特征及遇到的困难是很重要的。
背影教学设计二) 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综
合性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学组织形式。随着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研究的方式的增加,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因此,探究研究、合作研究、自主研究等发展学生研究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应运而生。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在自主研究中,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探究研究中学生对于问题情景的体验和问题解决的结论论证,合作研究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等,都不可能用以往的授课组织形式替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