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亳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
(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的简介,学生自读了解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1)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节,指名练习第二节,自由完成第三到七节。
4播放名家朗读录音,学生再读诗歌,读出情感。
5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层次梳理
第一部分(第1节):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
第二部分(第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对比品读,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全诗,注意诗歌独特的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学生汇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
1对比品读,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全诗,注意诗歌独特的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对鲁迅的评价
预设: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学生汇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细细读一读,发现诗歌中有更精巧的安排—第2、3、4节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6、7节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这两部分内容又是一—对照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将对应的小节放在一起进行学习。
(2)结合第1节诗,感受作者的态度
过渡:通过对比,大家发现“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呢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大家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比。
思考: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预设学生可能汇报出几种态度:对有的人作者是批判、鄙视、痛恨的;对有的人,作者是赞扬、热爱的。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3)理解第2节与第5节诗。
①指名读,评议:他(她)读出了什么感情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②探讨:第2节诗中有两个动词体现了两种人的不同,请出来,再加以体会。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一个“俯”字写出了鲁迅先生甘于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一个“俯”字写出了鲁迅先生甘于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