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山牧歌》中的劳动爱情
作者:侯凤超男女爱情
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7期
      内容摘要:闻捷的诗集《天山牧歌》在建国初期诗坛上因言词清丽、富有民族特而为人们所称道,本文专门对《天山牧歌》中表达的劳动爱情观做一个详细阐述,把握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将劳动与恋爱结合,人们把是否热爱劳动作为爱情、婚姻的选择标准,人们的爱情伴随劳动共同成长,这种爱情观产生对新中国及以后的人们道德伦理、情感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该恋爱观对五四以来中国人人性解放方面也有积极的呼应意义。
      关键词:《天山牧歌》 劳动 爱情观
    《天山牧歌》[1]是现代诗人闻捷抒情诗的成名作,是我国建国十七年诗坛上最具特的诗集之一,在诗集序言中诗人就提到“我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处处看到喷吐珍珠的源泉。新疆少数民族生活中到处都是珍珠”。《天山牧歌》主要选取了诗人在1951年至1955年的诗作,以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内蒙古族等民族解放后的新生活为最主要书写对象,在表现兄弟民族青年男女对祖国的热爱、对建设家乡的憧憬中,诗集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描写了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是当时文坛上少有的题材,这里
的爱情是以对劳动的热爱、劳动的成绩作为择偶标准的,针对诗集中的劳动爱情观本文将展开详细论述。
    一.是否热爱劳动是衡量爱情的标准
    爱情,《现代汉语词词典》词典里解释为男女相爱的感情。爱情观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人们对异性相爱感情的观点、看法。诗集《天山牧歌》中的爱情观,是一种以是否热爱劳动为标准的爱情观。在诗集中展现出,热爱劳动的人就是进步的人,崇尚劳动的爱情是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颂扬的爱情。
    在《天山牧歌》中直接表达爱情的篇目有15余首,具体篇目见下表:
   
   
    总览15首爱情诗篇,可以看出这些情诗的主人公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姑娘和小伙子。这既体现了地域特,也增加了风土人情的写作空间,为爱情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开阔自由的空间。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喜好、审美有自己的独特性,谈情说爱亦有自己的态度方式。果园、河边、草原……地点的选择既是一个劳动场所,也是一派田园风光。人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在纯朴自然的环境中更容易流露真情实感。同样,青年男女在恋爱的年纪在同一场所、同一环境中积极开展劳动生产,相处久了自然产生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情愫。从恋爱到热恋再到步入婚姻殿堂,劳动贯穿了男女情感发展的所有时段。衡量爱情条件是从是否热爱劳动开始的,劳动能力的强弱,劳动成果的多少,直接关联爱情结果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