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听课心得体会(精选5篇)
《关雎》听课心得体会【篇1】
这首诗写了一位痴情“君子”对一位采荇菜的“淑女”的执著追求。用比兴手法,引起下文,先言雎鸠的阵阵鸣叫,引起自己对淑女的爱慕之心,开头委婉含蓄,奠定了全篇的基调。全篇以“求”为中心,分为三章,写作者一见钟情、朝思暮想、想象结合三部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作者用叠韵增强了全诗的和谐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君子好逑”反映了男子的坦率自然,也使全诗保留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联,描写了淑女的美丽贤惠,勤劳忙碌的姿态,“流”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姿态,使之富有动感与生机,也暗含了少女难求的意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反映了求之不得的烦恼,悠哉一词的叠用将作者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三分……巧妙优美的语言反映了复杂的心境: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
与煎熬并存,一位少年的爱慕之心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雎》就是一篇“思无邪”的诗歌,它那淳朴自然的风格和复杂缠绵的情感值得品味。
《关雎》听课心得体会【篇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对于《关雎》,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在我们的一同认知中,这一首爱情诗是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第一组便是关雎,朱熹说:“雎鸠,水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雌雄相依,“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关雎雌雄成双,在水中的陆地上和鸣,自然能够引起求女君子的同感。对于自己的心上人,他朝思暮想,但却只能远观,不能领回家。第二组是采择荇菜。如果水里的荇菜非常繁茂,就必定引来附近的女子采摘。其中的一位,便是这君子看中的淑女。我想,此时此刻,君子一定希望自己可以化身荇菜,被淑女采去,那么,这是多美的事情。第三组是君子求女,这便是关雎和采摘荇菜后最重要的
含义。关雎,是耳中所听;荇菜,是眼中所见;求女,才是君子心中所思。可爱情往往并不顺利,“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心意未能如意,追求未能如愿,日夜心头在牵挂。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以成眠。
《诗经》的美感,是原汁原味的,不加修饰的。读着它,如同穿越到几千年前,被锁定在记忆中的山野乡村城市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男情女家,婚丧嫁娶,民间闲话,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如此的真实。这些都真真切切的存在过,真真实实的发生过。读《诗经》,让我感受到文字的精致之美。《诗经》,还充满了音乐性。字里行间里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让我仿佛听到了远古歌谣的合唱,字字句句,重重叠叠,彩斑斓,如浪般,又如细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有两大源头,一为《楚辞》;一为《诗经》。《诗经》则不同于《楚辞》的浩浩乎奔泻而下,翻开《诗经》就好似闻到了百年老酒开坛后飘荡千年醉人的醇香,优雅轻扬。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采诗官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和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一起,构成了今日的《诗经》。它让我们看到了、感知到了几千年前的故事,透着文字,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先秦时代,他们坦然率真,他们爱憎分明,才能使简简单单的词句落在心
里。没有格律限制,不讲究遣词造句,因为这份不加雕琢的天然,不矫饰,不刻意,读起来让人欢喜。所以这份真诚的天然仪态,便是诗经最大的宝藏。
《关雎》听课心得体会【篇3】
“同学们要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词,长大以后才能文思泉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有大量的优秀古诗词,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孔子在论语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经》是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有感而发。《诗经》中大量的诗句,因其美好,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而被世人不断引用。
《诗经》的开篇《关雎》,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爱情诗篇。诗中的男子,遇见心仪的女子,却顾虑重重,羞于开口。他沉浸在爱的幻想中,这种爱,朴素而纯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以求”、“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等成语均出自于《关雎》。相反,《诗经》中的另一篇《氓》,则反映了一个女子刚烈果断的性格,以及对爱情的失望之情,诉说了婚姻的悲剧。“夙兴夜寐”、“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成语就出自于《氓》。
《诗经》中自然不乏描述战争的诗,最为典型的就是《击鼓》一诗,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厌战的情绪。诗中的男主人公曾与妻子发誓白头偕老,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美好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真挚的承诺,却只能叹息“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或许这只是一个士卒的心声,却表达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的向往。
“百善孝为先”,《诗经》中描写孝顺的也有很多篇,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南方吹来的暖风,温暖了万物,滋润着成长,这是母亲无私、不辞辛苦的品质啊!幼小的孩子在母亲抚养下健康成长,全是母亲辛勤哺育的功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让人对母亲深表同情,鄙视这不孝子女,让我心灵震撼,感悟孝顺不能嘴上说说,要实实在在行动。
《诗经》中,还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夙夜在公”等脍炙人口的名句,都让我受益匪浅,学有所用。
深读《诗经》,让我感受到它不仅是诗歌总集,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活字典,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关雎》听课心得体会【篇4】
《关雎》是《诗经》诗的开篇,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的时间,古人就只选送了305篇诗歌,流传给后人,平均1。98年才出一首,所以,《诗经》是所有诗文文化的源头,这个评价一点也不为过了。古人,要想成为文化人,甚至只要你有点读书的理想,就必读《诗经》。
今日,时光静好,就拿出一本《诗经》,以前从来看不下去10篇。最近想读这本书,是因为读了南怀瑾的书,也看到许多成功人士都从古文化经典中寻到了为人处世,工作生活的智慧,就突然觉得是时候该静下心来读书了。诗经爱情
《诗经》第一篇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关雎》,《诗经》那么重要,那么,《关雎》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那么,为什么编者会把众多的国风中的这篇放在开头呢?
首先,我们说说,风雅颂,为何把风放在开头,而不是颂。风是采集民俗歌谣的诗篇,也
就是老百姓在平时劳作时,用于娱乐抒情的歌。劳动人民是智慧的源泉,是国家的主体,反正,百姓就是很重要,兴亡都取决于他们。他们的所思所想自然要放在第一位。
那百姓的思想很多,为何又把这篇追求爱情的诗歌放在第一呢?爱情是人最基本的高尚情怀之一。因为它的对外性和可变性及专一性,所以爱情常成为折磨人又让人欲罢不能的东西。亲情和友情则不会这样。大家看了国风就知道,很多关于女子出嫁男子娶亲,婚姻变化,思念征人的诗,其实皆源于爱情。有之,福也,乱之,祸也。很多错误的决定,冲动的惩罚,当然也有成功的动力,都源于爱情,所以,把男青年追求心怡女孩的诗放在开篇,符合人性人情。
有好学的小伙伴,就会问,为什么不把一篇爱得热烈的诗歌,比如《桃夭》?我想这就是《诗经》表达情感强度上的一个标杆,也是诗歌表达情感的一个限度,哀而不伤,《关雎》中男青年得不到自己的爱情,没有撕心裂肺地哭嚎,没有怨恨报复放弃,而是,即使我转转反侧很难受,但是我还是对自己的爱情充满向往,好,姑娘你暂时没答应,没关系,我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就是我要弹着琴瑟来取悦你,我要敲着钟鼓取悦你,直到你答应嫁给我。是不是很理性很克制,这就是表达感情的最佳状态了,伤心有个度,悲观
有个度。同样的,高兴有个度,愉悦也有个度。这就诗歌的美。写出来,唱出来都令人陶醉。
《关雎》听课心得体会【篇5】
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