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北平秋通过作者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愿望。由于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    )。作者将苦涩的心境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去________故都之秋特有的神韵。他不写故都______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但似乎离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__________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悲凉的主观彩,昭示着作者________的情怀。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北平秋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愿望。
B.北平秋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愿望。
C.作者通过对北平秋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
D.北平秋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真情。
答案 C
解析 弄清主客关系,应是作者通过对北平秋的描绘眷恋”“向往有先后逻辑关系,先向往,再眷恋抒发愿望搭配不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无奈的烦恼
B.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无奈的烦恼,夹杂着一些苦涩
C.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夹杂着一些苦涩
D.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
答案 D
解析 补写时一定要注意和下文中苦涩的心境相呼应。复杂而无奈的烦恼表述笼统,且没有和心境呼应。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领略  颓败  体验  落寞
B.领受  颓废  体悟  落寞
C.领略  颓废  体验  寂寞
D.领受  颓败  体悟  寂寞
答案 A
解析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颓败:衰落,破败;腐败。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悟:体会;领悟。落寞:冷落,寂寞。有失落之感。寂寞:侧重表现孤独之感。
4.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答案 B
解析 枣子颗儿比作橄榄”“鸽蛋
5.下列对《故都的秋》一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表现故都的秋,作者重点抓住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悲凉的特点。
B.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内心淡淡的喜悦,所以他笔下的秋、秋味便都呈现出清、静、迷人的情调,散乱的秋景统一在这感情的基调之下。
C.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句话运用了绘声绘以情取景的描写方法。
D.作者不选择北平秋天的那些著名风景,如陶然亭的芦花之类,只是因为这些著名风景是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吟咏北京秋天常用的题材,难以写出新意来。
答案 A
解析 B项作者内心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文章基调也基于此。C项没有江南的冬景”。D项只是原因之一,不全面。
6.下面是《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个字。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蝉鸣,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2)范仲淹《渔家傲》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3)李煜《相见欢》中,情景交融地描画出秋的萧瑟与词人的孤寂凄寒之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或白者为佳,紫黑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
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8.作者认为牵牛花的彩以蓝或白者为佳,紫黑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充分说明了作者对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里,确确实实是蓝、白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答案 B
解析 一切景语皆情语,蓝或白为冷调,能表现秋的”“”“悲凉,从而传达作者的感情。A、C、D三项都只对颜本身发表看法,而没有联系到作者的主观感情。
9.下列对选文前三段文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三段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这三段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段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这三段文字,每一段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答案 A
解析 A项恰当地概括了选文前三段文字的内容。B项三段文字并非一一对应秋的”“”“悲凉,而是每段文字都渗透了秋的这三个特点。C项分析与选文内容不符。D项每一段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说法有误,每一段主要是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10.选文第二段写槐树的落蕊,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流露出作者深藏的孤独、落寞和感伤的情怀,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
11.选文在写秋蝉、秋雨时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文在写秋蝉、秋雨时使用了对比手法,将南国的蝉和故都的蝉进行对比,将南方与北方的雨进行对比,突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眷恋。
12.作者描写故都的秋景,为什么要详写故都旧院的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故都旧院在北平最具居家的代表意义,它固有的清、静以及沧桑味,配合着北国自然的秋景,秋意也就更为浓烈与普遍。人处故都秋院所见是院落的破旧,连花底还长着几根秋草,这些让人的”“”“悲凉的主观感受更为强烈。故详写故都旧院的秋。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