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观后感(优秀7篇)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篇一
那种感觉真是没有办法形容,只是觉得小说还是那么感人,电影不仅仅维持原著,并且还有独特的韵味——淡淡的忧伤、淡淡的调、淡淡的人物……流畅而自然,深沉而清新,宛如一首墨绿的散文诗。
发现这部小说十分偶然,那时有一次在图书馆借书时正好走到现代小说的书架,看到有一本书没有放好,就随手拿起来翻看了几页,当时就被它优雅地装祯和名人们的评论吸引了,说是“最纯洁的感情”还十分感人,看着觉得好奇,所以就借回了家。
看这部小说真能够说是“一气呵成”,每看一遍都会令我泪流满面:第一次看完后,觉得老三太好了,一个能够适时保护你、关心你、爱护你的爱人,甚至能够说是一个“完美爱人”,并且当他明白自我得了白血病,能够“拥有”静秋时却为了她今后的幸福放弃了,这种“放弃”并
不像有的人评论时所说的那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可是最终病魔无情地把他带走了,留给静秋和读者的却是无法弥补的遗憾……老三宛如上天赐予每一个女孩的童话、一个完美的梦、一份无法忘记的真爱!
第二次看完觉得静秋是一个十分坚韧的女孩,她的善良、坚韧、懂事、能干……真是十分完美,而这种完美也使她能够配得上任何一份无价的感情。在妈妈面前,她是个好女儿——肯干而能吃苦、体贴而重感情;在老三面前,她是个好女孩——矜持而有分寸、依恋而会关心。她将自我的感情一针针织进了毛衣里、将自我的思念一次次埋藏在心底。这就是初恋的感觉,青涩而优美、神秘又谨慎!
第三次看完这部小说,我才“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哀伤而凄宛的感情故事,一个只可能出此刻文艺作品中的“成人童话”。而这种完美却能够把我们各自内心深处对感情的渴望、畅想或是伤感或是难忘的记忆唤起,不一样的人看完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而这种对美丽或是难忘、往事或是未来的情感却能够作为每个人独特的内心感受留在心底,成为一份特有的梦想……
记得看完这部小说,我曾多么伤感而兴奋,捧着书一向在哭,那种十分难过而又不明白
为什么悲痛的那种哭泣,似乎在为小说里的主人公、似乎又在为自我、似乎还在为感情的消逝或是那种最完美的感情……那种感觉仿佛眼看着一个美丽无比的玻璃器皿顿时在你面前破碎一样——无能为力而又悲痛难过!
我把这本小说介绍给许多朋友,甚至还动员朋友们团购了这部小说作为永远的珍藏。我始终认为,这是一本能够打动人内心的小说,并且把它放在书柜里,收藏并不仅仅是一本好书,抑或更是一种完美的感情!
所以,当得知它会被张艺谋导演拍成电影时,我就十分期待。并且从感情上,我十分崇拜张导,他的才气与创意,会使小说锦上添花的。
今日看完,真是十分享受!
整部电影清新而伤感,前后呼应铺垫,维持原著又稍加修改,能够说是十分完美。
电影也不并完全如我想象中的悲伤,其中也有令人愉快而又感动的情节,比如:老三想拉静秋过河时,静秋矜持地向后躲着,之后他来一根树枝,两人各牵一头,那种初恋时令人心动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过河后,老三的手一点点往后、往后,最终握住了静秋
的手,然后两人甜甜地笑着,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还有就是老三为了让静秋去医院看烧坏了的脚,把自我的胳膊割破,两人从医院回来,他脱了外衣给静秋披,因为挡住了脸,所以让静秋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两人边骑车边玩,一会儿静秋翘起脚、一会儿老三撒开车把……两人玩得十分欢乐,就在这时却被静秋的妈妈撞到!这种巧妙的设计安排恰如其分地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情节,同时也让观众的心从欢乐的顶点,一下子就被紧紧地“揪”了起来。
整部电影还是无法改变老三的命运,完美的感情也无法躲避自我的宿命。
电影中有着淡淡的忧伤
从故事情节的编排、到细节的改编、到配曲的旋律都有着淡淡的忧伤。电影运用了出字幕的环节,黑的底,白的字,缓缓地出现,再配上淡淡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可是整部电影虽然忧伤,但决不伤感和压抑。它表现了一种完美和纯真,就像有个人在向你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或是一个完美的梦境一样。就像静秋和老三在河边游泳的那场
戏,让人感觉心动而不情,是少男少女的那种纯真和欢乐,尤其表现出老三的健康和乐观,也为下文他的生病构成反差,不觉让人惋惜悲伤;同时还用勘探队员的话侧面解释出老三是因为调查二队采矿人员生病而研究矿石标本,被辐射伤害才得白血病的原因,无形之中又一次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不该过早地离去而悲伤……
最终,电影的结尾总是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可是我会等你一辈子。”可是物是人非,让人更加难过……
电影里有着淡淡的调
这部电影把白的上衣、深蓝的裙子,还有墨绿的军大衣、深深浅浅的新绿和那烟雾缭绕下的山楂树、以及渐渐褪为黑白的图像展现出来;还有两人相识时走过的。那一片黄的油菜花地,黄,充满幸福的颜,只是在电影里“昙花一现”;另外就像他每部作品几乎都会表现一门手工艺术一样,这次细化到了一只用黄塑料绳编织的小金鱼,可是当老三割破手臂时滴在黄金鱼身上的那滴血,也暗示着老三杯具命运的开始;最终用了红:脸盆上红的山楂果、给静秋买的红布料、还有就是静秋穿着做好的红外衣给老三送行……我也第一次感觉到红并不仅仅代表喜庆,在电影结尾处的红让我感到了一种
静秋凝重、一种生死相依的深沉、一种倾其所有的令人无法承受的爱……
电影里还有淡淡的人物形象
电影的两位主人公清新而纯真,无论是动作还是语言表现上都没有做作的表现,如果从个人角度客观评价,我觉得老三演得更为出,尤其是见静秋妈妈的那场戏,开始的紧张、不安,之后的沉稳,甚至还会为静秋着想,让她坐下、给她上药……一切都很自然;还有就是在他出院时,静秋坐在医院外的台阶上,老三在窗口看着她,静秋开始生气地让他回去,老三则远远地从窗口望着她,然后老三的眼里流出泪水,缓缓地、缓缓地……那种感觉真的很感人。
所以两个人在语言上没有过多地修饰,刚开始我觉得他们是不是没有进入主角,但之后觉得也应当算是一种特吧。毕竟在那种年代、那样的年龄,是不可能“轰轰烈烈”地谈恋爱的,所以这样想来也算是一种特了。
看完电影觉得它流畅而自然,深沉而清新,宛如一首墨绿的散文诗——清淡隽永,令人回味!
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篇二
昨天晚上看完美籍华人艾米的长篇小说《山楂树之恋》,这个让人心酸、让人流泪的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我。轻轻掩卷,泪水滑落,觉得有种被牵扯的心痛,一直在想主人公静秋和老三那段酸酸甜甜的爱情悲剧……
小说《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是发生在1974年关于两个青年人的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故事来自于一个女人的亲身经历,年龄亦如我母亲一般大,故事主人公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家庭成分是地主,她从小就很自卑。正在上高中时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教材,要到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去,在这个山村的路上,有一棵山楂树,据村长讲本来那棵树是开白花的。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有无数的抗日英雄被日本鬼子槍杀在这棵树下,他们的鲜血灌溉了树下的土地。从第一个抗日英雄被杀害开始,这棵树的花就慢慢变了,越变越红,到最后这棵树就开红花了。静秋听着村长的介绍后,再看那树时,隐隐约约觉看见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不知道为什么静秋老是想到那棵山楂树。后来,这棵山楂树见证了静秋住在村长家,与老三从相识到相爱,到老三得了白血病离她而去的那段爱情悲剧故事。
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描述笔触,通过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令人信服的描画出那一
处处生活场景、生存情态和众多人物形象。女主人公静秋是一个聪明美丽、善良单纯的知识青年,她学习好,多才多艺。由于出身不好,自强中带着自卑,同时期背景下的大多数青年学生一样,学业之余还去做零工以补贴贫困的家庭,在即将毕业之际,面临着下乡而当一辈子农民的迷茫前途。而男主人公老三,因经历过家庭中父亲命运的沉浮,以及在勘探队生活的磨砺,显得成熟而稳重。他正直善良而富有同情心,他们因村中的一棵山楂树和一首苏联民歌《山楂树》而结缘,更因秉性气质的相同而相恋,却又因老三身患白血病死亡而绝别。
在情感生活的培养和深化中,静秋的时时处处用的话语对照,强烈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社会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奴化和禁锢。而老三无疑是那蒙昧时代的一个智者,他的对静秋前途问题的开启,对出身问题的评判,对静秋身为“地主份子”的父亲横遭厄运的同情与辩解,以及老三对诸多社会问题的调侃都使作品在闪现人性之光的同时具有某种思辨彩。而对老三性格的刻画与静秋的对比都展现出社会生活的落后和封闭、政策取向的昏暗以及所造成的对个体生命的戕害,对本真人性的扼杀。庆幸我不是生在那个年代、长在那个年代,否则我的这段文字给我及我的家人带来的命运就不言而喻了~~
我感动于老三对静秋的爱。他爱了,爱的坦诚,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回避自己的过往,他只是想着在怎样的时机以怎样的方式讲给静秋听,才不会引起她的反感和抗拒。在这里,我要考虑到1974年左右的那个大背景,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相信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不能明了彼时环境下人性的压抑、黑暗和酷烈。当然我的生命和那个年代没有交集,我也只是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从历史记载里去想象,但是,即便只是想象,都足以让我痛苦和绝望。
故事的结尾很悲剧性的,缺失成全了完美,瞬间定格成永恒。这也许就是悲剧的力量所在。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细数传唱古今的爱情篇章大多都是悲剧收场,也正因为此,我们才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吧~~《山楂树之恋》则就是因为结尾,当所有在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阻力渐渐消退,当所有的障碍渐渐清除,当我们读者一路跋涉走来,快要到达理想的境地时,一个美好生命的凄惨离去,一根琴弦的崩然断裂,虽然发出了文章的最强音,却也是让人肝肠寸断的高潮。
我曾看过闫妮、夏雨、马苏主演的《北风那个吹》,虽然对那时的那个年代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并不透彻,今天我听说这部红遍网络的《山楂树之恋》也要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了,
心情很激动,因为我相信这一定是一部好的不可逾越的反映知青生活跟爱情的影视作品因为它是一个至真至纯的爱情的体验场,它让我们在撼人心魄的爱情颂歌中,去流着热泪感同身受,因为它是一个荒诞历史的展览馆,它让我们在压抑、悲悯的氛围中,去生动地感观那一幕幕人间悲剧,因为它是一个充满理性辨析的反思所,在流淌着一幕幕血与泪的悲剧演绎中,给我们深沉的思索和憧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