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的哭声意义的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的哭声意义的变化
0—1岁
从哇哇坠地开始,哭就成了宝宝表达需要和不愉快的重要手段。饿、冷、热、尿、便、困、怕以及感染,疼痛都会引起宝宝的啼哭。那孩子的哭声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是闹情绪还是生病了?这个问题常常使一些年轻的父母困惑。其实宝宝的啼哭有不同的模式,可以用它来帮助父母来辨别宝宝啼哭的原因。
“宝宝饿了”“宝宝渴了。”——宝宝的胃容量小,距离前次喂奶2-3小时后,容易饥饿。这时哭声洪亮,音调高,而且有规律,同时还伴有闭眼、号叫,双脚紧蹬等动作。
“宝宝冷!”——哭声低,乏力,皮肤起皱或泛紫,严重时苍白,干燥,全身蜷曲,动作减少。
“宝宝尿湿了!”——哭声常突然出现,有时很急,下肢的活动比上肢的活动要多。解便前有时有面涨红用力状。此时,可更换尿布,并注意小屁股的清洁与润肤,以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
“宝宝想睡觉。”——如果宝宝累了,却又不容易入睡,会出现哭吵,哭声响亮,双手揉搓面部,尤其是鼻子和眼睛。
“宝宝怕!”——对突然出现的声音或体位变化或其他外界刺激的反应,先出现受惊吓的表现,如双臂举起,拥抱状,或哆嗦一下等,哭声随后立即出现,哭声急,面部涨红。
“和宝宝一起玩吧!”——从第三周开始,宝宝主动招引别人。先是长时间小声哼哼,低沉单调,断断续续。如果没有人去理他,就要大哭起来。
“宝宝生病了。”——病理性哭吵多为持续性,剧烈。任何感染都会引起新生儿不舒服,从而引起哭吵,如口腔炎、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腹膜炎、腹痛、肠炎以及尿路感染等时都会出现哭吵。
教养建议:
宝宝的哭是宝宝发出的信号,是对父母的提示。在了解了宝宝的需要之后给予宝宝适当地护理,使宝宝快乐的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
宝宝饿了,妈妈可试探性地碰触宝宝的嘴唇,如果宝宝立刻含住吸吮起来,则给予喂奶。如果喂完奶后仍哭吵,再多喂点奶,如果天气热,可适当喂些水。
宝宝冷了、热了,给宝宝加减被子。宝宝出汗多时,可给宝宝擦汗换衣,如出现发热则可以洗个舒服的温水澡。
宝宝尿湿了,给宝宝更换舒适的尿布,并注意小屁股的清洁与润肤,以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
宝宝困了,慢慢地、轻轻地拍拍宝宝,注意拍打的节律,并随着宝宝哭声的时有时无,越来越轻,拍打的节律也越来越慢,直至宝宝进入甜蜜的梦乡;
宝宝害怕了,给予宝宝轻声安慰拍哄,使它安静下来。然后可以一些机会使宝宝慢慢地适应他怕的东西,使宝宝不再害怕;
宝宝需要和人一起玩了,可和宝宝一起愉快的游戏,也可帮宝宝一些朋友一起玩;
宝宝出现可疑病理性哭吵时,观察宝宝有无其他症状,如呕吐,腹泻,便秘,摇头,气急等,并仔细查看全身有无局部的异常,如有异常,建议到医院就诊,及早,减轻不良的后果。
宝宝是在爸爸妈妈精心而周到的护理下健康成长的。别因为宝宝哭了,自己就烦躁起来。仔细听听,认真看看,宝宝它怎么了,宝宝的语言——“哭”就能被渐渐读懂。如果无法立即判断宝宝为了什么原因哭闹,不妨抚摸宝宝、抱抱宝宝,或者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愉快的声音等新异的刺激先使宝宝安静下来,感到安全舒适,忘记不愉快。然后再慢慢出宝宝哭泣的原因。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1—3岁
走过第一个年头,孩子因为生理性而哭的时候逐渐减少。他渐渐地放开父母的双手,走向更广大的世界。这时,孩子就不像以前那么顺从了。特别是2—3岁的孩子,他有了自己的主意,和家长的意旨不一致了,开始产生了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
但是孩子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在很多时候还要靠父母。在依赖和独立之间,出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情绪的因素逐渐成为了孩子哭泣的一大原因。我们常常发现一两岁的孩子要自己走路,承认想抱着他走,他会把身体挺直,使人无法抱他,然后喊叫和哭闹。
离开父母和进入陌生的环境都会成为这一时期孩子啼哭的重要原因。有时父母拿一下东西离开了孩子的视线,孩子因为紧张而啼哭,直到父母回来。
教养建议: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支持者。父母可以放开孩子的手,尽量提供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孩子大胆的探索世界。同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孩子感到自己长大了,有能力,而能更加自信的成长。
父母总有需要离开一会的时候,面对孩子这时的哭闹,父母不能采用迁就,也不能粗暴的阻止。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讲道理,并坚持原则是最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讲道理孩子不能听懂,父母也一定要冷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自己离开等方法使孩子安静下来,然后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用适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
3—6岁
孩子长大了,哭的时候也渐渐减少了,但有时为了情感上的宣泄和表达,孩子也会哭。孩子的天地更大了,入园、去游乐园、学习、交新朋友……,使孩子有点应接不暇。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人事,接触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和环境,孩子感到了威胁、压力和不安全。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或独立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他感到老师和父母对他的关注不再像以前一样了。而孩子还没有学会用太多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只好用哭来释放压力,期待关注。
此外一些不适当的教养方式也会导致孩子爱哭。比如常常有父母反映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大哭大闹,直到得到为止。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胆小不愿开口说话,常常以哭声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养建议:
家庭是孩子的安全港湾,和谐的家庭气氛,父母的信任、关注和支持可以减轻孩子的焦虑,鼓励孩子自信地面对各种压力。父母可以每天拿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生活动方方面面,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定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不愉快的情绪得到宣泄,得到父母的安慰,同时还能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以及一些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但是对于孩子以哭要挟父母的习惯是却是一定要纠正的。这时父母可以暂时不理他,让他知道哭是没有用的,等孩子安静后再给孩子讲明原因,并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
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而且孩子的生活也不是都在父母的周围了,父母可以通过教师、小朋友、孩子的绘画作品等多种方式了解孩子的情况,帮孩子分担一些苦恼,给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成
发布评论